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首页|国内|国际|台湾|港澳|华人|评论|留学|创投|娱乐|文史|书画|旅游|视频|汉语|地方|论坛
海外网>>港澳>>港澳报评

港媒:梁振英四招治“去中国化”

2012年11月14日10:37    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香港社会政治气氛毫无淡化迹象,反对派掀起的去中国化愈见升温。去中国化背后有深层次的政治背景,严重危害香港繁荣稳定,并影响国家统一和安全。面对去中国化逆流汹涌,梁振英有理有利有节沉着应对,在许多突发事件接踵而至的情况下,临危不乱,逢大事有静气,魄力内敛而处事果断,有原则而又讲究政治技巧,值得充分信赖和支持。
香港《大公报》11月14日文章 原题:梁振英四招治去中国化
香港社会政治气氛毫无淡化迹象,反对派掀起的去中国化愈见升温。去中国化背后有深层次的政治背景,严重危害香港繁荣稳定,并影响国家统一和安全。面对去中国化逆流汹涌,梁振英有理有利有节沉着应对,在许多突发事件接踵而至的情况下,临危不乱,逢大事有静气,魄力内敛而处事果断,有原则而又讲究政治技巧,值得充分信赖和支持。
梁振英有理有利有节沉着应对去中国化逆流时,明显借鉴了中央在2003年起对香港的方针政策的精髓和智慧,这从下面四方面清楚显示出来:
 
化解反国教危机
 
首先,针对反对派以绝食和包围政府总部,企图以反国教骑劫立法会选举、以绝对优势赢得立法会选举,梁振英于立法会投票前一晚在政府总部举行记者会,果断宣布就国教科作出重大政策修改:决定交由办学团体及学校以专业判断自行决定是否要独立成科,以及可以自行决定推行科目的方式和时间,也不存在3年后必须推行此科的所谓死线。梁振英此一貌似在国民教育上退让的举措,实际上发挥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功效,反国民教育大联盟不得不从政府总部撤离,反对派以绝食和包围政府总部骑劫立法会选举的攻势终于功亏一篑。因此,即使在反国教长时间的猛烈攻势之下,建制派仍然取得了良好成绩,不仅取得立法会全部70个议席中的43席,占据稳定多数,而且在地区直选中的议席和得票增幅都较反对派为高,动摇了高投票率对反对派有利的传统政治定律,并收窄了以往直选中反对派得六成票建制派得四成票的六四定律。建制派在立法会中取得良好成绩,梁振英功不可没。
 
推出六民生工程
 
第二,梁振英上任以来,已宣布五大政策措施和推出六项重要民生工程,集众人的决心和力量逐步实践他的竞选承诺,带领香港稳中求变。五大政策措施均本着稳中求变,适度有为的方针,成熟一项推一项,急市民所急。长者生活津贴、增加长者医疗券,体现老有所养,正是民心所向。针对楼价飙升,市民置业难,梁振英加快公屋、居屋兴建,显示平抑楼价、帮助市民解决住屋问题的决心。改善民生,推动民生工程,是梁振英努力不懈的目标之一,也是应对去中国化逆流的治本之方,因为去中国化之所以有市场,根本原因还是经济民生问题没有解决好,这正如2003年经济不景是社会怨气、戾气累积的根本原因一样。
 
强调融合必要性
 
第三,面对反对派变本加厉演去中国化,千方百计制造两地对立,梁振英在10月1日国庆酒会致辞时针锋相对,先后两次提到要认清香港和内地互动发展,香港和内地的经济和民生关系密不可分,强调香港和周边地区互动发展是一个现实,并说:要认识到香港和内地共同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又指香港应及时把握国家发展带来的机遇。梁振英谈两地融合,主要目的是想突显一个资讯,香港要搞好民生,就必须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就必须扩大市场,北望内地腹地,特别是珠三角,这明显针对的是反对派去中国化和反对两地融合的声音。可以预见,梁振英会坚定不移抓紧落实CEPA、十二五规划中支持香港发展的政策,以及李克强副总理访港时提出的三十六条惠港措施,实实在在地将国家的支持,转化为香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妥善处理大海难
 
第四,南丫岛大海难,酿成39死的惨剧。面对香港41年来最大海难,对于上任未足百日的梁振英政府而言,无疑是一次重大考验。作为特首的梁振英,在应对危难处理上显示出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性,充分展现了高效的危急救灾能力和珍爱生命的核心价值,令海难中的死亡人数减至最低,避免灾难扩大。是次被撞船只的港灯母公司集团主席李嘉诚表示,特区政府在灾难处理的表现已十分好。反对派企图借海难掀起又一波去中国化浪潮,诬蔑梁振英透过中联办向广东省提出协助打捞,是邀请内地干预香港政务、破坏一国两制,这惹起众怒,社会各界人士抨击反对派政客拿海难做反中政治文章,是泯灭良知、极度冷血、比人渣还人渣。
梁振英有理有利有节沉着应对去中国化逆流,得到社会各界和市民认同和赞扬。相信他也能够在未来担任特首的五年,做得越来越好,民望逐步上升。
(责任编辑:刘凌)

相关新闻 >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

视频 >

  • 太平洋上空日全食太平洋上空日全食
  • 航展:八一表演队航展:八一表演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