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首页|国内|国际|台湾|港澳|华人|评论|留学|创投|娱乐|文史|书画|旅游|视频|汉语|地方|论坛
海外网>>港澳>>港澳报评

“长津”悬而未决 贫穷线争拗更多

2012年11月12日15:27    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特区政府上周成立扶贫委员会,由官员、商界、社工等十多人组成,由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任主席,下设多个小组,全面研究、制订扶贫政策、开展各项工作。但是,“贫穷线”的制订,并非易事。
海外网11月12日电 大公报今日发表社论,全文如下:特区政府上周成立扶贫委员会,由官员、商界、社工等十多人组成,由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任主席,下设多个小组,全面研究、制订扶贫政策、开展各项工作。
特首梁振英自参选政纲开始,便已提出要重设扶贫委员会,把扶贫作为其任内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这一点是无须置疑的。梁振英本人来自基层,对低下层市民的生活有比较切身和具体的了解,一直有建设公平公义社会、缩小贫富悬殊之心,明白到这是施政是否能得到民众支持的关键,也是社会稳定和谐必须解决的深层次矛盾。
上届政府,也曾设立扶贫委员会,其后提出成立由政府与商界“对半”捐款的“关爱基金”,委会随即解散。而今次梁振英政府重设扶贫委会,在性质上显然应该与前任有所不同;贫穷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也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关爱基金”成立以来已有所作为,如资助清贫老人外出请助理、清贫学生早餐费及“N无”人士一次过六千元,但始终杯水车薪,只能解决局部问题。
“贫穷线”的设立,在港人社会还是第一次提出,在外国如美加西欧则已推行了相当一段时间。设立“贫穷线”的好处,是可以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包括政府提供的各项福利援助可以有一个共通的准则,不像目前,不超过多少入息、多少资产才可以申请公屋、申领综援,以至近日闹得不可开交的“长者生活津贴”,都各有不同的“审查线”,以致为反对派政客所质疑,社工界和市民也有无所适从之感。如果日后制订“贫穷线”,那么,所有福利援助都将划入、归纳到同一条“线”下,可以避免争拗,也可以减少行政费用。
但是,“贫穷线”的制订,并非易事。就以目前本港社会来说,申请入住公屋或申领综援,是以所谓“入息中位数”作为标准,而“入息中位数”则以某几个行业的工资以及衣、食、住、行开支等物价指数来计算,成分比较复杂,一般来说个人的“划线”在六千元上下。而一旦要制订“贫穷线”,作为全社会统一的标准,则选择哪几个行业、工种作为依据,以及物价指数和通胀变化如何可以“跟得贴”,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估计政府要作出比较长时间的公众咨询,争拗也在所难免。
人手方面,目前扶贫委会中不乏这方面的“老手”、“熟面孔”,有一定经验固然是好事,但不少人已“一身兼多职”,如林郑司长,除亲任委会主席之外,还兼任辖下两个小组的组长,以“日理万机”的政务司长来说,是否可以有足够时间切实跟进工作,以至是否有必要管得这么细、这么具体,都是令人存疑的。扶贫工作要如何进行,有待解决。对此,“财爷”曾俊华及劳工及福利局长张建宗均已强调未来的扶贫工作一定不会再“派糖”,扶贫会成员、立法会议员田北辰也强调再培训和就业才是扶贫的根本,工商界愿意参与这方面的工作。
毫无疑问,“派鱼”不如教人结网捕鱼,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但如今反对派动辄将问题政治化,扶贫也被利用来作为阻挠政府施政和挑动对立情绪的手段之一,如眼前“长津”在立会拖了一个多月还是通不过,政府想扶老、长者望二千二,但政客从中作梗,奈何!
(责任编辑:刘凌)

相关新闻 >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

视频 >

  • 意大利水城闹水灾意大利水城闹水灾
  • 千层蛋糕破纪录
千层蛋糕破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