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美国记者 田学科摄
自1979年1月《中美两国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签署以来,中美双边科技合作与交流一直保持稳定与增长的态势,不仅促进了两国相关科技领域的发展,而且为增进两国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近1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美科技合作也逐步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在新的历史阶段,如何总结和继承中美科技合作成果,如何看待中美科技合作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研判未来两国科技合作关系的走向等,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我驻美国大使馆科技处李朝晨公使衔参赞等科技外交官。
中美科技合作渠道广成果多
中美科技合作作为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得到两国政府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和两国科技主管部门的积极推进,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不断出现新的合作亮点。
李朝晨介绍说,近年来,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对双边科技合作给予高度重视,两国元首曾分别就双边政府间科技合作联委会发贺信,表达了高度重视和进一步加强两国科技合作的意愿;两国科技主管部门签署了一系列双边科技合作协议,特别是2011年1月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与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霍尔德伦签署了《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延期议定书》,表明了两国政府对继续推进双边科技合作的积极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中美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李朝晨告诉记者,“根据2009年奥巴马访问中国时签约而建立的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以崭新的合作机制和运作模式,充分利用双方的研究力量和资金,共享研究成果,已被中美双方誉为新时期中美科技合作的典范。”
蔡嘉宁参赞补充道,近年来,中美在农业、卫生、地震和环保等领域签订了许多合作计划和人员交流协议,官方渠道正在履行的合作意向书和备忘录达30多个。32年来,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超过百万,大多数分布在科学技术领域,目前中国在美博士研究生以上的研究人员超过数万名;在中美人文对话机制框架下,双方实施了“中美科技人员交流计划”。截至2010年,该计划共支持了200余名美方研究生来华研修。
随着多渠道、大范围和持续稳定合作与交流活动的开展,目前,中美科技合作已经成为两国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来说,对美科技合作已经发展成为最为重要的对外科技合作。“2000年到2010年,中美两国科学家联合发表的论文数达到了8万篇,远超排名第二的中日科学家联合发表的论文(3万篇)。对美科技合作已经成为科技部科技外事工作的重中之重。”李朝晨指出,“中美两国在政府、科研机构和大学间业已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合作关系,双边科技交流正在循序渐进,不断向前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