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日  星期五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辉煌画卷 荣耀碑林

西安市碑林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核心城区闪光足迹

2012年11月02日08:38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海外网电(和鑫 陈新建 李雅楠)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一幅《辉煌画卷、荣耀碑林》的崭新画卷,印证着碑林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核心城区的征程中留下的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从“四大发展战略”的深入人心,到“五宜”城区宏图的描绘,从“大保护、大拆迁、大建设、大发展”理念的践行,到“环境提升年”、“满意在碑林”、“创新在碑林”主题年活动的开展……在科学发展的大道上,碑林人留下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经济建设持续升温

2007年10月,碑林区地方财政收入首家在西安市十三区县突破10亿元大关;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又率先突破20亿元大关,2012年年底地方财政收入又将突破30亿元大关……碑林人在狭小的区域空间中创造出“向空间要效益、向特色要效益、向服务要效益”的骄人佳绩……在率先发展的大道上,碑林人留下了一道道坚实的足迹,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中心城区在有限空间实现无限发展的无数传奇!

2008年10月,碑林区收获的陕西省首条全国特色街,雁塔路IT产业一条街跻身全国特色街行列,捧回了“中国特色商业街”的金牌。该街现已发展成为拥有1700余家商户、经营面积10万平米、年交易额超过120亿元的IT特色专业街;同年11月,长安路地区“一路五村”旧城综合改造开工,拉开了碑林区打造长安路CBD的大幕。在东到文艺路、西到朱雀路,南到南二环,北到环城南路近3平方公里区域,碑林区着力培育“一轴四个板块九大产业功能区”,倾力将长安路打造成“西安CBD”。

2009年该区引进动漫和软件企业15家,仅8个月时间,外包总额达到800万美元,争取上级资金650万元。被认定为“西安市服务外包示范园”,列入陕西省政府2010的重点项目,升级为“陕西动漫平台”,成为令人瞩目的投资“洼地”。截至目前,园区企业达50余家;同年10月,在中国(杭州)商业街发展高峰论坛暨新形势下全国商业街建设与发展交流大会上,西安市碑林区喜获“中国商业名区”称号。目前,该区拥有商务楼宇52栋、经典商务楼宇26栋、专业和批发市场50余个、大中型百货店21家、大型超市8家、金融机构110余家,形成了“多点布局、全面覆盖,旗舰引领、聚集辐射,特色发展、活力持续”的商贸新亮点。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耸立的高楼、绿茵茵的草坪、郁郁葱葱的树木、飞红流翠的花园、条条蜿蜒曲折的小径,处处鸟语花香;长廊逶迤、花木葱茏、池水清澈、碧波荡漾;有医院、有图书馆、有活动室、有健身小广场、有警务室…… 近年来,西安市碑林区大力实施旧城改造,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城市品位大幅提升。

该区斥巨资30亿元、以东门商贸中心为龙头,2008年12月4日东大街综合改造工程正式动工。新建的22个重点项目,将为素有北京“王府井”和上海“南京路”美称的西安东大街锦上添花。此次东大街改造是近几十年来时间最长、力度最大、拆迁面积最广的一次。

从改造闻名西北的服装城李家村,到西安会客厅—大南门外的仁义村;从情况复杂的北沙坡村到曾经有过两次拆迁失败的仁厚庄……经过近5年的努力,碑林区所有22个城中村全部完成整村拆除任务,提前2年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拆迁改造任务,成为西安、陕西乃至西部地区第一个没有城中村的中心城区。

在城中村改造中,碑林区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利民益民、综合改造”原则,和谐拆迁,文明拆迁,实现了零投诉、零上访,创造了轰动全国的“碑林模式”。2009年6月29日《人民日报》以“不与民争利”为题,对碑林城改模式进行了整版报道,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广州、武汉、太原等20多个省市到该区学习取经。

2010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来陕考察,专程前往碑林区视察东窑坊棚户区改造工作,亲自走进居民高雷峰家,与其亲切交谈,对碑林区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碑林区创新思维、突破发展,继城中村改造后,在全市率先提出了改造旧厂房、旧街区、旧院落的“三旧”改造,着力拓宽碑林的发展空间,力争两年内初见成效,三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五年内完成改造任务,实现城市建设的新突破。

社会事业立足长远

2008年碑林区首进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五强区”,并连续四年蝉联这一殊荣;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国著名商业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西安市目标考评一等奖等,碑林区拥有着一个个闪光的荣誉。

2008年新年伊始,碑林区推出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新举措——建设宜居、宜业、宜学、宜商、宜游“五宜”新型城区,努力把碑林建设成为居住生活的福地、就业创业的旺地、学习深造的高地、投资兴业的宝地、旅游休闲的胜地。同年,该区再次投入第三期技防设施建设资金近6000万元,新建517个监控点,累计探头达到15000个,建成了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第一家覆盖面最大、布局合理、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碑林视频报警监控网络,步入了“陕西省平安建设先进区”行列。于此同时,该区还开通全省首家便民服务热线88890100。共收集、录入了数千家社区服务信息,涵盖了全区各行各业的服务机构,围绕居民的“吃穿住行”,提供社区党建、生活购物、交通出行、休闲娱乐、家政服务等11类100余项服务信息。

在城市管理的实践中,西安市碑林区通过“城管+商户”共建共管模式,转变了以往单纯依靠执法队员上街巡逻执法的做法,形成了一套“化解管理矛盾、增进相互理解、促成共建共管”的新机制。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碑林区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先后建成9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同时,该区积极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五免”政策,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各大医院“双向转诊”,推进全科医师团队进社区工作,荣获“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称号。

作为教育大区和名区,碑林区率先通过陕西省“双高普九”评估验收,省级示范、标准化高中分别达3所和13所,中高考成绩始终保持该省领先。于此同时,碑林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大学区”,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免除义务教育段学杂费3720万元,“蛋奶工程”惠及万余名学生。

党建工作创新发展

抓住强力推进党的建设这个关键,碑林区以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目标,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抓基层、打基础、树品牌,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人才和作风保障。

2007年3月,以“旗帜碑林、先锋行动”为主题,西安市碑林区委在全区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不断深化“温暖、示范、创新、强基、争优、凝聚”为主要内容的六大党建工程,写出了一份造福百姓的满意答卷。2008年,碑林区出台《党代表任期制试行办法》,使党代表发挥作用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2012年,出台《党代表提案提议和意见建议制度》,使该区党代表任期制工作逐渐走向成熟。

2008年,西安市诞生首位公推直选村党支部书记——赵建平当选为碑林区西何家村党支部书记。2010年,在干部提拔任免过程中,碑林区在西安市首家探索实施干部“四德”考察,重点加强对干部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的考察,设立四类、34项考核指标体系,“官德”建设闻名全国。2012年8月起,该区区委书记、区长及区级机关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每月定期奔赴全区103个社区,开展社区工作日活动,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解决民困、改进作风,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精神文明硕果累累

文明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更是一个城区软实力的综合体现。西安市碑林区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下大气力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着力提升城区文明化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

2008年3月,在陕西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碑林区以精神文明建设的显著成效,被该省委、省政府命名为西安市城区首家省级文明城区。2010年4月,西安市碑林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推荐“我身边的楷模”活动,最终从36名候选人中评选出了赵建平等“碑林区十大楷模”。2011年该区又评出全区10名首届“道德模范”和百名文明市民。“美丽天使熊宁”、“金牌工人窦铁成”荣获全国第二届道德模范提名奖。

2010年10月,碑林区首届书法艺术节隆重开幕,雷珍民、吴三大、钟明善等著名书法家挥毫泼墨。共设有书法展览、书法讲坛、书法进社区、书法研讨会、书法笔会等活动,共收集著名书画家、书法爱好者作品300余幅。

辉煌属于过去,精彩还在继续。满怀迎接党的十八大的喜悦,新一届碑林区委、区政府将带领全区人民高举旗帜、开拓创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责任编辑:刘玮鸿)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