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0日  星期二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西安市新城区昆仑小学教师白金刚编著的

陕西省第一部川原类志书《白蟒原志》正在编写中

2012年10月30日14:22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海外网电(解娜 王璐    陈芮)由西安市新城区昆仑小学白金刚所著《白蟒原志》正在编写中。这部志书是陕西省第一部川原类的地方志书。
据了解,白蟒原位于泾渭二级阶地,分布在西安市高陵县南,与泾阳、未央等县区有所交叉。在历代文献、碑刻著录中名称繁多,有奉政原、普陀塬、奉正原、降驾塬、堣原、白蟒塬六种,此次定名白蟒原,源自编者几年来的实地社会调查。因当地民间习称白蟒原,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故将志书定名为《白蟒原志》。编者谈及利用业余时间修志的初衷时表示:一,白蟒原横跨陕西临潼、高陵、泾阳三县,几千年来为京畿之地,文化底蕴深厚,但是由于历代地方志的地域局限性,把白蟒原分成三段,三县各为其表,但互不隶属;二,由于历史原因对于各县边界地域文化不予重视,使得很多优秀的人文资源史志无载;三,当地已成为西咸新区开发的核心地带,原头处于渭北新城,塬尾处于泾渭开发区,现在很多本地原始文化符号、优秀传统文化、田野文物遗存等随着经济大开发可能会迅速消亡,为了系统地记录白蟒原的人文历史,让子孙后代了解先民足迹,作为生斯长斯的白蟒原人都有传承义务;四,志书编纂理应以地方政府为主体,同时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就可以弥补规划的缺项,更好地发掘地情,整理地情。
这部志书共分为八卷、序言、凡例和附录。卷一:地理、所属建制;卷二:古村落、古树名木;卷三:民风民俗;卷四:人物传记、科考名录;卷五:宗教、教育;卷六:农业、工业;卷七:遗址、陵墓、碑石、寺庙;卷八:艺文与自然景观。在编写过程中,将实地调查和历史文献相结合,在写作上与其它志书有明显区别。譬如编者在写古村落、人物传记、遗址、陵墓、碑石、寺庙时,按照白蟒原的地理走势进行记录,从原头到原尾,村村相连,做了现场考察和考证,所有碑石均与相对应的陵墓、寺庙放在一起,有利于学术研究和互相对照;在人物传记、科考名录部分,对省市县志不予记载的民国时期社会贤达、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国民革命军军官和士兵也全部收录,对当地出国留学人员和博士研究生的收录,截止于2012年10月;另外还配有大量的实地考察照片,图文并茂。
相信《白蟒原志》的编写完成,对于西咸新区所覆盖区域的认识,对于历史文化比较密集的关中盆地腹地——白蟒原等川原地貌的认识,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很大意义上说,用志书形式实地描述跨区域、跨地界的川原地貌,也是对于地方志书著述门类的一种拓展,意义深远。
(责任编辑:安鑫)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