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纸媒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海外版发布>> 正文

 文艺界在京座谈祝贺诺奖花落中国 

莫言:不断对自己发起挑战

2012年10月19日08:38|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莫言在座谈会上。
  新华社发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10月18日在京召开的祝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座谈会上,身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院院长的莫言回顾了自己的文学创作道路,并畅谈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的感受。

写作没想过获奖

莫言说,诺贝尔文学奖是举世瞩目的奖项,获奖很不容易。全世界有很多杰出的作家有资格获奖,中国也有许多作家写得和我同样好,他们也有资格获奖。这个奖给了我,我感到诚惶诚恐。当初我写作没想过获什么奖项,一方面只是想成名成家,用写作改变自己的处境。另一方面自己心里有很多话要说,有巨大的写作冲动和欲望,有着对文学艺术的迷恋和爱好,想用文学的方式把自己的生活和看到的事物描述给别人听。

我从小最崇拜的是讲故事的人,常常在广场上、集市上,在寒冬腊月、在饲养棚里,听各种说书人讲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故事,自己既是聆听者也是传播者,回家后我把故事讲给父母和哥哥姐姐听,他们一开始对我讲故事很反感,但很快也被我的讲述吸引了。母亲对我网开一面,允许我在我们村或去别的村听故事,晚上在油灯下母亲一边做衣服一边听我向她转述故事,有时我记不住了就开始编造故事,我也成了说书人。最早的创作是从给母亲讲故事开始的。

好像被放到社会显微镜下

莫言谈到,从事文学创作几十年来体会很深,甘苦很多,不断地写作难度很大,要不断创新,不愿重复自己,就要不断与自己作斗争,不断对自己发起挑战,创新的愿望很强烈。很多批评家也看到自己作品的不足,对自己的赞扬和批评都是对自己的鞭策。

近一个月来,网友和媒体对莫言有各种各样的评价,莫言称自己经历了一场人生的洗礼,围绕自己的各种争论就像一面镜子,从中看到了人心世态,也看到了自己。这是时代提供的可能,十多年前没有互联网就没有这种可能。现在面对广大的网络,各种看法想法都能看到,包括对自己的尖刻的嘲讽挖苦都可看到,尽管不舒服但一想也有它的道理,这些对自己都是有益的。莫言说:“我好像被放到了社会的显微镜下,我看到的这个人不是莫言,而是叫莫言的写作者,我成了旁观者。这些让我受益终生。”

余秋雨称整体提升中国文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在庆贺会的致辞中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可谓实至名归。这说明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同时,在文学艺术领域也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就。莫言善于在扎根深厚的中华文明和丰富的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吸取世界各国文学艺术的优长,融会贯通,为我所用。对古今中外文学艺术精华的广采博收和融会贯通,造就了莫言作品深沉厚重、气势磅礴而又色彩斑斓、富有现代气息的特点,使他成为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独树一帜的著名作家。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莫言获奖改变了中国人对文学的态度,改变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学的态度,让中国的文学形象发生了变化,对中国文学整体提升有好的影响。

(责编:夏丽娟)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盘点世界各国文艺兵和劳军拉拉队(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1901年八国联军铁蹄下沦陷的北京城

盘点香港10大豪门媳妇(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