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5日14: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中新网10月15日电 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海外华文媒体对此予以持续关注,有文章称,诺贝尔文学奖曾经就像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陀螺,莫言获奖,说明诺贝尔文学奖在坚持公正原则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活力和新的生机。亦有评论认为,莫言得奖象征着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对话交融的新时代的来临。
文学奖回归 莫言为诺奖带来新活力
香港《大公报》文章《莫言为诺奖带来新活力》称,诺贝尔文学奖曾经就像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陀螺,欧美作家轮流登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交流日益密切。莫言获奖,说明诺贝尔文学奖在坚持公正原则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活力和新的生机。
香港《文汇报》文章引述鲁迅文学院副院长白描的话称,莫言此次获奖更深层次来说,是华文写作得到了西方世界认可。”莫言的作品充满了中国元素,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东方价值观。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说明,西方社会对中国文化的偏见得到了扭转。”
台湾《中国时报》文章称,莫言能获奖与其说是审委会超越了西方文化战略的考量,毋宁说是莫言的文学战胜了偏见。我们期待,莫言的获奖能使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真正的“文学奖”,政治归政治,文学归文学。
法国《欧洲时报》文章称,莫言的得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诺贝尔奖在经历了长期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偏见之后向文学的回归。
美国《侨报》文章称,长期以来,诺奖被赋予远远超出其本身的各种含义,文学奖尤其如此,往往就被赋予超出文学之外的种种解读。这是不正常的,文学奖应该回归文学,回归社会。
加拿大《星岛日报》社论称,任何纯正的文学奖项都应以作品作为评审的唯一标准。真正尊重自由创作的话,便不应要求作家只信服特定的某一套信仰。莫言说普世价值就是真善美。文章称,普世价值,不应只得西方说了算的一套标准。让文学回归文学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