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07日08:39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字号:
![]() |
2006年,吴冠中将油画《一九七四年·长江》(局部见上图)等作品捐赠给国家,开了故宫博物院当代油画收藏之先河。 |
![]() |
2004年,张仃向中国美术馆捐赠133幅中国画作品。图为其作品《昆仑颂》。 |
![]() |
2004年,李平凡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个人作品及所藏日本版画等190幅,以及其他文献资料。图为其版画《我们要和平》。 |
![]() |
观复博物馆展馆。 |
收藏是什么?它是一种爱好、一种修为、一种风尚,是一种人生境界,更是民族的文化记忆,是历史的研究与开创。现如今,它还是许多人为之痴迷的事业,是常常令人疯狂的一种投资、一个市场。
近十年,拍卖业的兴盛进一步掀起收藏的热潮,中国文物与艺术品的价格在资本的推动下跨入亿元门槛。大大小小的拍卖公司、竞拍网站纷纷成立,各类公司、机构竞相入市,艺术品基金、文交所相继涌现……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以惊人的中国速度,实现着一个又一个跨越,中国由此进入“全民收藏”时代。
今天,本刊特邀请收藏界的相关人士,从国家、机构、个人三个层面畅谈收藏理念,阐述近些年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在各方扶持下的开拓。盛世收藏,藏的最终是文化,生的应该是雅趣,驻守的是一座风清气正的文化殿堂。
——编 者
国家收藏:兼容并蓄
梁 江
中国美术馆是新中国十大建筑项目之一,1961年11月15日建成交付使用。1962年5月22日至7月1日,文化部和中国美协主办的“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0周年全国美术展览会”即第三届全国美展,在甫落成的中国美术馆举行,展出作品近两千件。此后,中国美术馆作为国家美术典藏和展示机构广为人知。
中国美术馆最早的有计划的美术收藏活动,始于1961年由江丰、米谷、刘岘三人组成的藏品收购小组,他们为国家征集到第一批珍贵的美术藏品。至“文革”前的短短几年,中国美术馆已有可观的入藏作品。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陈师曾、徐燕荪、石鲁等人的作品均为建馆初期所征集。1964年,邓拓将145件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珍藏,其中有苏东坡《潇湘竹石图卷》、沈周《萱草葵花图卷》、唐寅《湖山一览图》、吕纪《牡丹锦鸡图》、恽寿平《桂花三兔图》等国宝级古代瑰宝。
在“文革”结束后百废待兴的非常时期,中国美术馆的经费捉襟见肘。以1980年为例,全馆一年的收藏费为200万元。进入90年代,条件逐步改善,国家下拨了抗震加固和维护的专项经费。1995年,美术馆开工修建地下画库。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美术馆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
中国美术馆的收藏,以现当代作品为主体,近万件古代艺术品只占小头。日常的具体工作,由馆内设立的收藏部负责实施。为了把好专业关,中国美术馆成立了以馆长为核心、主要专业人员参与的收藏委员会,承担起审核收藏计划和评估项目的任务。同时,聘请馆外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收藏评鉴委员会,根据各艺术类别作品的评估和遴选,邀请相关专家进行鉴别和决策。面对不同类别的作品,美术馆秉持以主流创作为主、多元风格兼容并蓄的宗旨开展收藏工作。
近十年来,进入藏品库的作品一是质量高,二是数量大,三是门类和风格多样化。既有众多全国性大型展览中推出的优秀作品,也有老一辈优秀艺术家特别是馆藏缺项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的作品,同时不忽略“现代艺术”形式作品的收藏。中国美术馆的藏品在40年积累的基础上得到了丰富和拓展,而且更能适应当代观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迄今,中国美术馆以现当代作品为主的藏品总量达11万件,已进入世界级大美术馆行列。
这些数量庞大门类众多的艺术珍品,其来源除了有计划的征集、艺术家和热心人的捐赠,也有类如囯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这样由国家实施的大型创作项目。自2004年底开始,中国美术馆承担起落实文化部、财政部共同设立的“20世纪国家美术收藏和捐赠奖励专项计划”的长期性工作。这是一项拯救性收藏20世纪具有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的重要美术作品、文献的长远工作,至今已完成60余项捐赠和收藏项目。人们所关注的如张仃、华君武、李平凡、刘迅、王琦、赵延年、赵望云、唐一禾、曾竹韶、莫朴、滑田友、苏天赐、吴作人、靳尚谊、吴冠中、朱德群、李瑞年、刘岘、于希宁、廖冰兄、王树村、杨之光等20世纪以来重要艺术家的作品与藏品,批量入藏中国美术馆,大大丰富了国家藏品。
在改革开放对外文化交流日益扩大的大好形势之下,中国美术馆的收藏范围不断扩展,国际艺术品收藏和捐赠已纳入日常工作范畴,虽然数量不太多,但已有很好的起步和积累。近年,已有乌克兰、意大利、法国、加拿大、埃及、韩国等国家众多艺术家的作品入藏中国美术馆。兼容并蓄,佳作荟萃,中国美术馆近十年的收藏,展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态。
(作者为中国美术馆副馆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