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7日  星期五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当下中日之间不值得彻底摊牌

2012年08月17日10:32    来源:环球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社评:“立即放人”,国力支撑外交严正要求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日本会在今天放人吗?已是中日围绕钓鱼岛博弈的标志性悬念。中方保钓人士15日成功登上钓鱼岛,并被日方扣押,中日两国社会的情绪尖锐对立。中国既不能软下来,又要把人尽快救出来,这需要中国外交的出色临场发挥,也是对中国这些年国力积蓄的考验。

中国现在要求日方迅速无条件放人,如果手里没东西能“镇住”日本,这话等于白说,只会让自己更被动。但日方的最终反应在朝这个方向靠,找个理由把人放了,大事化小,昨天的情况表现了这个迹象。如果日本对中国的要求采取蔑视态度,钓鱼岛危机就将翻开新的一页。

必须指出,中国官民连续多年的保钓行动已经形成积累,大大修改了日本“实际控制”钓鱼岛的“现实”。日本已经被迫接受中国官民在钓鱼岛地区一系列的维护主权行动,包括中国执法船在该海域搞例行巡航,民间保钓船也反复在该地区出现等。

然而我们同时需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判断:日本不会放弃对钓鱼岛的“主权宣示”和形式上的控制。换成任何一个国家,大概也不会这么做。

这是中国保钓的巨大进展。中国今后还可以继续丰富在钓鱼岛海域的主权宣示行动,直至开展经济活动。只要中国国力继续强大,我们就完全可以使日本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不断朝最小化的方向萎缩。

大国之间通过战争手段解决领土争议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中日通过一场全面战争来解决钓鱼岛纠纷,这是不可思议的。虽然中日互联网上都有人喊“动手”,但两国的主流社会都没有这样的精神准备,它也不太可能被列入两国政府现阶段的计划。钓鱼岛问题最终如何解决,需要未来时代的启发和我们的智慧。

钓鱼岛问题是美国一手制造的中日领土纠纷,解决它的复杂性比常人了解的更多些。但就常识来说,它是中日之间的一个心结,它可以很尖锐,激化到让中日做战略摊牌和对撞,也可以缓和些,两国一边处理它,一边忙各自的其他大事。

邓小平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提出中日对钓鱼岛“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就是不让钓鱼岛绊住中日的合作与发展。但日本右翼率先不断挑事,日本政府管束不力,从而刺激了中方的反弹。从那时起,整个钓鱼岛地区的控制形势实际朝着对中方有利的方向转变。

现在的真实情况是,中日主流社会依然不认为当下是值得就钓鱼岛彻底摊牌的最佳时机,但两国谁也控制不了谁,彼此互动方式越来越激烈,钓鱼岛渐渐积蓄了中日之间的大量敌视情绪,两国除了争钓鱼岛主权,也常让人感觉在斗别的什么。

中国人需要了解钓鱼岛的这些“内情”,但这不意味着我们该向日本妥协。恰恰相反,今天的保钓局面都是我们拼出来的。今天为解救14名被日方扣押的人,我们只有严正向日本施压,不惧中日冲突升级,才可能获得事件的快速解决,反而“挽救”局势。

中国对钓鱼岛的战略迄今是成功的,我们对此应有切合实际的认识,而不应被理想主义的口号左右我们的情绪,误以为自己毫无进展。我们要坚定地朝着维护钓鱼岛主权前进,在任何时候决不后退,我们同时要看清自己的位置和环境,分得清什么是前进和后退。▲

(责任编辑:云海)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