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页|

 

 

海外版记者走基层

安徽定远:“我们农村人吃上了自来水”

2012年07月26日09:24    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记者在农家采访用水情况
记者在农家采访用水情况

“我做梦都没有想到,我们农村人也能与城里人一样,吃上了自来水。”62岁的安徽省定远县宫集村村民方德华近日对记者说,“自来水干净又甜,比自家的井水好喝,烧茶没有茶垢,洗衣机也能派上了用场。”

地处江淮分水岭的定远县是干旱缺水地区,不少村庄或打井无水、或井水苦咸。自2007年起,定远县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目前,全县完成工程投资近2亿元,新建水厂15个,主管网覆盖80%以上行政村,约45万农民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定远县委书记郑斌说。

83.8%行政村通了自来水

“白衣服不再越洗越污了”

记者日前走进定远县严桥乡祠堂耿村村民池秀英的家。“用上自来水,我们生活好多了,白衣服越洗越干净,不再像过去用井水越洗越污了。”78岁的池秀英告诉记者。

没有自来水的生活在池秀英心中留下难忘的艰辛:每天要到水井挑水,做饭前还要将水进行沉淀。遇到干旱时,不仅种不上庄稼,全家人用水极为困难。全村都在一口井挑水,排半天队才挑半桶水回家……

“我们以中型水库为供水水源,兴建适度规模的自来水厂。目前,15个水厂已全部完成一期工程,日供水能力达16.6万吨,212个行政村通了自来水,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83.8%。”定远县水务渔业局局长黄承卫说,为解决农村饮用水不安全问题,定远县采取城乡一体化全域布局、市场化运作引进民间资金、水厂管理企业化、供水服务公益化、管理运行制度化规范化等方法,保证普通百姓能够吃上自来水。

进村入户的自来水提高了定远农民生活质量,过去有钱也不能盖的楼房盖起来了,太阳能热水器、洗衣机、抽水马桶等生活用品进入寻常百姓家……“我告诉上海的亲戚,你们城里有的,我们农村一样也不少。我家有2个卫生间,比你家还多一个呢。”宫集村党支部书记汪长坤自豪地说。

73座小水库除险加固

“让水库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夕阳掩映下的定远县青山水库,微风轻拂水面荡起层层涟漪,仿古城墙的护堤沿水蜿蜒前行,对岸的金山滴水寺掩映在绿树之中,三三两两的村民在大堤上散步……

“通过除险加固,青山水库不仅蓄水能力增加了20%左右,抗洪标准也有了提高,而且这里成为附近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项目负责人朱启扬告诉记者。

定远县小水库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水库老化、年久失修成为普遍问题,威胁城乡居民生活生产用水安全。“在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定远县通过机制创新、加强管理,因地制宜逐步探索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办法。”郑斌说,定远县2007年以来完成73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在建的36座水库将于10月底竣工验收。

小水库除险加固、改善水利设施建设等“大水利”建设,不仅有效地保护了饮用水源的安全,还成为这个种粮大县粮食增产的重要保障。黄承卫说,通过“大水利”建设,定远县到2020年新增蓄水5000万立方米,新增粮食生产面积30万亩以上,为实现“百亿粮仓”打好坚实基础。

“我们既注重发挥水库的水功能,更注重让水库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黄承卫说,充分利用水库资源规划建设景区,定远县不仅投资建设旅游、垂钓、宾馆、休闲山庄等旅游项目,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还为城乡居民增加了休闲娱乐场所,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李有军 魏勤英 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2年07月26日   第 01 版)

(责编:张东伟)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