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7月10日08:58 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炎炎夏季,新出炉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让人感到丝丝惬意的凉爽。国家统计局7月9日公布,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水平同比上涨2.2%,创近29个月以来新低。专家指出,最新数据表明,我国控通胀稳物价工作取得显著效果,这一成绩来之不易。预计下半年CPI还将继续在低位运行,这为政府出台更多稳增长调控措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食品价格走低功劳大
6月CPI涨幅趋缓主要归功于食品中肉蛋价格走低。据统计,6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8%,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1.20个百分点。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下降1.7%,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13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下降12.2%,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43个百分点);蛋价格下降3.6%,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03个百分点。另据统计,6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下降1.6%,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约0.53个百分点。
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也是CPI回落的原因之一。6月交通和通信价格同比下降0.4%。其中,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下降0.7%。
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博士认为,CPI压力减轻是由于季节性因素影响,食品价格下降起到很大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夏天蔬菜大量上市,价格比别的季节便宜很多。
“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同时下降,也起了很大作用。从翘尾因素来看,6-9月份是一个快速下降的阶段,平均每个月下降0.4个百分点。”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本报记者分析说,食品价格是影响CPI的主因,CPI构成中还有其它很多品种,相对来说,它们对CPI影响比较小,一般也比较稳定,在目前,其它影响CPI的因素也都基本平稳。
未来还将进一步下降
专家们普遍认为,未来CPI还将进一步下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分析,原因有两点:一是随着夏季的到来,一些农副产品进入供给旺季,价格会有所下降;二是去年翘尾因素的影响在减少。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称,7月开始CPI翘尾因素将有较大幅度回落,因此如不出现新的涨价因素,预计三季度CPI同比将维持在较低水平。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殷醒明预测,CPI今年下半年都将处在下行周期。7月份CPI增长将回落至2.0%。
也有专家对CPI能否保持低位运行持质疑态度。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义平认为,CPI涨幅下跌并创29个月新低仅是临时性下降。他表示,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才是决定CPI未来走势的关键。目前,我国农村圈地现象严重,面临着“没地可种、没人种地”的窘境,农产品供给不足。因此从长远来说,CPI将继续上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寻找新的产业增长点,适当调节经济结构,保持一个自然增长率,才是保持CPI健康发展走向的关键。
年内会继续降息降准
物价平稳下行不仅有利于消费者,也为更多保增长政策出台扩大了空间。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前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还是很大。要解决这个压力,就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加大政策的微调和预调。如果物价还是居高不下,稳增长政策的空间会变得极其有限,因此CPI涨幅的下降也为稳增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梅新育说,通货膨胀压力减轻,使得我们在“稳增长”的过程中有着比较多的主动权,这种主动权一方面来自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下降,另一方面也归因于我们持续的贸易顺差,使得我们的货币汇率相对稳定。
随着通胀显著下降,市场预计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放松,年内有继续降息、降准的可能性。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称,CPI的下行为货币政策的宽松提供了空间,不排除年内仍有降息的可能,同时7月很可能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表示,当前我国经济仍在触底过程之中,降息是产能过剩、需求不足、CPI涨幅持续回落背景下的必要举措。预计年内还会继续降息两次、降准四次。(本报记者 罗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2年07月10日 第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