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4月30日22:29 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像幽灵一般在国际市场上为逐利而四处游串的热钱,其投机性和短期性给金融市场造成一定动荡,因而遭到各国监管。中国也不例外,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表示,今年将继续加大对热钱等异常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和打击力度。
升值预期引来热钱套利
中国是热钱青睐的热土。国家外管局的统计显示,从2001年至2010年10年间,流入中国的热钱平均为每年25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同期外汇储备的9%。这些钱大多在房地产、股市、地下钱庄、商品炒作市场中投机牟利。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国际金融与国际经济研究室副主任闫小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热钱流入我国的原因,一是人民币升值预期直接带来热钱的套利行为;二是随着我国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实施过程中,不断放松对贸易真实性审核,客观上有利于热钱的进入;三是在全球经济还远未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加强了国际资金对人民币资金的避险需求,央行当局承诺将逐渐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也进一步增强了热钱流入国内的积极性。”
热钱很大部分是乔装打扮后潜入中国的。据国家外管局介绍,部分加工贸易企业利用价格做文章,即通过高报工缴费、虚增可收汇额度和转移定价等方式达到多收汇、多结汇的目的;部分转口贸易企业利用收付汇时差“动手脚”,即通过收汇后全额结汇、推迟付汇及虚构交易等方式扩大外汇净流入。服务贸易项下“热钱”主要是以运输费、咨询费名义违规办理收结汇,有些企业以服务贸易收入的名义收取资本项下外汇资金,以逃避外汇监管;还有部分外资企业虽有真实项目,但无真正的“外资”,有的干脆就是“空壳企业”,所需外汇通常通过中间人与地下钱庄之间进行资金交易,资本金结汇后用于归还地下钱庄或境内外出资人。
嫌贫爱富没有忠诚度
热钱投资既不创造就业,也不提供服务,是最嫌贫爱富、也最无忠诚度可言的。它在一国经济发展强劲,短期利率和汇率升值预期较强时,会想尽办法参与牟利;而一旦该国经济增速放慢,经济问题显露,套利空间缩小,它又会匆忙逃离。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以及2011年上半年,中国央行6次提高准备金率、3次加息,人民币套利空间加大,热钱流入随之出现高潮,其数目接近历史最高水平的50%。而进入2011年第四季度后,由于欧美市场大量流动性资金归国救市,人民币升值预期下降,美元走强,热钱开始流出中国。到今年年初,则又有流进的迹象。
热钱跨境大量流入流出,给中国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如引发通货膨胀压力和资产价格泡沫,加大货币政策操作及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压力等。闫小娜介绍说,人们对热钱的担心主要在于:一是热钱的隐蔽性,尤其是在我国,热钱大都带有一定性质的不合法性,对于这笔资金的规模有多大,一旦撤离对中国经济影响有多大,人们都无法正确评估;二是热钱进入中国都是以出让一定的本金点位来获取一系列的准入与合法性,这样,会带来金融腐败;三是热钱进入中国可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资产泡沫。
据了解,多年来,中国政府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抑制“热钱”流入,国家外管局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打击热钱的专项行动。2007年至2011年,全国共查处外汇违法违规案件1.5万多起,共处行政罚款12.7亿元人民币。
疏堵并举建立“冷却池”
专家指出,热钱也并非一无是处,若能建立一个有效的“冷却池”,疏堵并举,把握得当,则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复苏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稻葵认为,冷热的关键取决于中国的经济形势。如果中国保持经济稳定,结构改革顺利,那么这些资金就是冷钱,如果使用得当,热钱也可以做“冷投资”。
国家外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从长远看,关键是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理顺国内资源、资金等价格体系,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避免给“热钱”提供持续套利投机的空间。
闫小娜指出,引导热钱投入到我国的实体经济当中,并规范热钱在我国的流动范围、流动期限、流动方式,将热钱做冷,为我所用。
专家还建议,将热钱变冷的关键是保持中国经济稳定发展,这样就能为外资提供足够投资机会。如果中国能够保持相应理想稳健的经济增长率,工业化、城市化进行下去,就会产生更多的投资机会。热钱就会变成冷钱,就会长期留在中国投资。(本报记者 罗 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