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在可预期的未来里,还将依靠并不先进的火箭和卫星“屡败屡战”;“光明星”何时能闪耀太空,恐怕需要一些运气成分。
现代航天工业的一大特征是对系统集成度要求严格,准入门槛非同寻常地高,需要强大的国家财政以及高度的资源整合能力做后盾。当年,美国为了推进“阿波罗”登月计划,光是试验飞船就发射了好几批,整个计划的花费达到25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1000亿美元以上。研制期间,至少30万人、两万多家企业、200多个科研机构、80多所大学参与了工程,对于综合实力相对弱小的国家来说,这几乎是无法奢望的。
远程导弹属于航天工业在军事领域的结晶,其设计制造更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许多关键技术如多级火箭、两弹(导弹与核弹)结合、载具重返大气层、导航技术等,均需要逐步落实。史料显示,中国在研制水平相当的“东风4号”导弹期间,用4年时间解决了多级火箭技术;而朝鲜在过去十几年间屡屡因同一类原因失败,意味着它还没有摸到多级火箭的门道。在两弹结合上,美国从试爆原子弹到两弹结合用了13年,苏联用了6年,以朝鲜的水准而言,大概得花费比美苏还要长的时间。
事实上,即便美苏那样的超级大国,也不见得次次试验成功,如美国在发射第一颗“探索者1号”卫星时,其运载火箭便在1957年11月末的首次试射中坠毁,次年初再遭失败,直到1958年1月31日才将卫星送入轨道。苏联也大体如此,其发射失败的几率甚至高于美国,只是因为保密缘故,较少为外界所知罢了。也正是因为在航天领域与美国开展恶性竞争,才导致苏联国民经济严重失调,成为其日后解体的重要推手之一。
反观朝鲜,从“大浦洞1号”到“光明星2号”用了10年时间,再从“光明星2号”到“光明星3号”用了3年,且“光明星3号”的功能仍然十分有限。按照韩联社早先的说法,此次发射总共耗资约8.5亿美元,虽然让平壤的财政压力陡增,相比其他航天大国的投入依然是九牛一毛。出于各方面考量,朝鲜在可预期的未来里,还将依靠并不先进的火箭和卫星“屡败屡战”;至于“光明星”何时能闪耀太空,恐怕就需要一些运气成分了。(来源:中青在线-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