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汉语走向世界路还很长

马广志

2012年04月07日11:44    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近日,访美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叶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文化也越来越关注。这种关注在进入21世纪后更为明显了。有人说世界各地出现了‘汉语热’,这可能有点夸张,但世界各地学习汉语的人数却在不断增加,这是事实。”
 
近几年,汉语学习在世界各地成为了一种潮流。如韩国很多中小学教师主张在小学开设汉语课;墨西哥全国有50多所院校和公司开设了汉语课程,5000多人在学习汉语;美国《时代》周刊甚至告诉读者“如果你想领先别人,就学汉语吧”。如此“汉语热”,怎能不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呢?
 
但是,叶朗教授为啥说“汉语热”“可能有点夸张”呢?笔者看来,在“汉语热”的背后有两个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一是汉语虽“热”,却还远未成为强势语言。现在互联网上85%是英语。在联合国各种场合使用的语言,95%也是英语,汉语的使用率只占到百分之零点几。在国外举行的国际会议也基本没有使用汉语的。
 
当前,汉语还面临着不少挑战:诸如全球化背景下外来语的影响和冲击;信息化条件下,语言研究水平亟待提高;国内众多的方言使汉语缺乏内部的一致性;文字尚不够规范等。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汉语才有可能成为强势语言。
 
二是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实际情况看,除了经贸合作的现实需求外,外国学汉语的学生,几乎言必称孔夫子,但许多人却不知道中国还有鲁迅。相当部分外国人对汉语的热情,似乎更多是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欣赏、把玩与好奇,注重的是中国的“过去”,而对现代中国的文化知之甚少。
 
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文化遗产之丰厚举世公认。但是,在提高一个民族的“软实力”方面,如何有效地增强中国现代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人们在关注中国“过去”的同时也倾心于中国的“现在”,这应该更值得我们努力。
 
世界兴起“汉语热”,是好事。但兴奋之余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它离我们期望的目标还很远。也就是说,我们在推广汉语的同时,还应该深入地思考,如何应对全球化背景下外来语的影响和冲击,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现代文明的精髓,让汉语真正成为世界强势语言。要达到这一目标,显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2年04月07日   第 05 版)
 
(责任编辑:邹雅婷)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关于   汉语   的新闻去聊吧讨论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