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清明,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记者拨通台湾的电话提出问题。
一位媒体同行回答:“对我最重要的就是能见到很多表姐表弟,我们是一个大家族,平日里过年都聚不齐,但清明都会约着一起给老祖母扫墓。”
一位嫁到台湾的大陆媳妇回答:“清明是我的先生对我最温柔的时候,因为我公公生前一直是我照料的,每当清明扫墓的时候,先生都会记起我的辛劳,感谢我对公公的服侍。”
清明,慎终追远,怀想逝者的同时也更珍惜当下。
便民大比拼
每年的清明节台湾各县市都有一番便民措施大比拼,今年也不例外。新北市在各公墓设立扫墓服务站,早早准备好烧纸用的铁丝围网,并提供各种扫墓用品方便市民取用,免去市民大包小包之苦。64条扫墓专车路线和接驳车早早就在网上公布备查,市政府官员4月1日分别前往金山、万里、新店、新庄等地公墓巡视,并对扫墓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表达感谢之意。
高雄市长陈菊也搭乘扫墓接驳车倾听民意。高雄市去年清明节设置了7条免费扫墓接驳专车,有市民反映仍不方便,今年便增加到11条路线。此外,高雄市于节前就反复劝导市民祭拜纸钱可交墓地代为焚化,避免天干物燥引发火灾,并安排消防车在各墓地待命,以防万一。
花莲县由卫生局局长出面,提醒市民扫墓时做好防护措施,防止被恙虫叮咬。因为今年至3月底止,台湾共有45例恙虫病确诊病例,花莲县就占了11例。
恙虫喜欢停留在草丛中,恙虫病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特有的地方性疾病。因市民扫墓时往往要清理杂草或走过草丛,接触恙虫被叮咬的几率增大,花莲县政府为此反复呼吁市民扫墓时穿长袖衣裤和涂抹驱虫剂,回家后最好沐浴并换洗衣裤。
创意大放送
今年的清明创意不少。先说台南新营消防分队为宣传防火知识组成“火扑F4”,4位消防帅哥到菜市场呼吁市民扫墓防火,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好多人不仅认真听完宣传,还拥上来要求合影。此外,还有漂亮姑娘组成“防火纠察队”,身上披挂“灭余烬、收垃圾”等口号,配合舞蹈动作,一圈走下来,成功完成宣传任务。
云林县一家面包店出了奇招,用面包做成三牲祭品,也就是鸡、猪、鱼的造型,一组卖150元新台币,创意新鲜,价格便宜,大受欢迎。来买面包祭品的一位主妇说,面包鱼和面包鸡都很像,代替真鱼真鸡环保又健康,“现在都是小家庭,每年的清明祭品都吃不完,浪费掉了,用面包祭品不错。”
民俗大复习
每逢清明媒体都要刊发应节的民俗知识,虽是惯例,但每年都有新的读者,也能读出新的意味。今年有一篇文章重点介绍扫墓的“禁忌”,令很多年年扫墓的人不敢马虎,认真拜读。
文章介绍,清扫墓地,铲除杂草树根之前,先用手拜祖先,亦即先告知他们要为他们整理房子,所以先不要点香。铲除起的杂草,很多人会弃于旁边的墓,此为犯忌,因为等于把自家的垃圾丢到别人家一样,会引起邻墓的主人来找祖先理论而带给先人不安,所以应将草带走或找空地烧掉。在墓间行走时,不可踩踏到墓中心,此对往生者不敬。看到别人墓碑上的照片时,不可指指点点或更不可吐痰或槟榔汁在墓碑上。烧金纸不要超越到别人的墓地。若是家族墓,打开门之前,要先点3炷香向祖先告知,在门口烧7张金纸再进去,此称为过火。当有犯忌时,采墓旁之青草,在口中嚼一嚼后吐掉。
“清明在台湾是一个大日子,小朋友再懒,上坟的日子也不敢睡懒觉,乖乖和父母出门,我们就是这样长大的。”接受记者电话采访的那位媒体同行说。在一个又一个清明中度过、长大,一些品性便沉淀在我们的血液中,成为了下意识,比如:饮水思源、不忘根本。( 本报记者 陈晓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2年04月04日 第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