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1日  星期六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京华时报:名酒公布供应量难治假酒

2012年03月27日11:25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正因为喝名酒的多为公款买单,所以如果公款消费喝名酒的风气不刹,光靠公开销售渠道、网点和供应量,是根治不了假酒的。
 
任何一名消费者,欢迎任何打假措施。对这一条,也不例外——茅台、五粮液等8家白酒企业签署自律宣言,共同承诺公开销售渠道、网点和供应量。
 
然而,欢迎这条措施,并不等于相信它有效。相反,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它用处不大。
 
首先,打假,怎么是“自律”呢?“贵为”名酒生产商,不至于昏头到自行制假吧?要打的,自然是别人的假冒行为,是“律他”,而非“律己”。
 
其次,按常理,大量假货充斥市场,必然会影响到真货生产商的利益。但是,名酒市场恰恰不是这样,假酒再多,也没有影响到真酒的销售。所以,名酒企业打假的积极性一向不高,毕竟打假有成本。
 
第三,名酒的供应量,虽然以前承诺过要公开,但从来不是秘密,上网查一查,名酒一年销售几何,并不难知晓。再说,茅台、五粮液是上市公司,相关数据本来就应向股民公开。
 
茅台名气最大,大家早就说,茅台酒“九假一真”,这可不是猜测。贵州省商务厅副调研员陈有泰在去年9月曾表示,茅台酒厂的年产量约2万吨,而2010年全国茅台酒消费量达20万吨,如此推算,市场上90%的茅台是假酒。既然喝到真茅台像中彩票这么难,为什么大家还要趋之若鹜呢?原因很简单:喝茅台的大多不是自己掏的钱,买茅台的大多是用公家的钱。即使个别人用自己的钱买茅台,也多半是用来送人的。在这种态势下,大家心照不宣,把假茅台当真茅台喝。喝的,是感觉,是面子,而不是酒。
 
茅台大多为公款消费,这个结论下得有没有道理呢?这个,只要反推一下,就不难知道。当有人反对公款喝茅台,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护“茅”心切:“有的地方说不能上茅台酒,但不上茅台酒,上一瓶进口的拉菲价格会比茅台酒高得多。”当然,官场中也有清醒人。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就说过:“茅台那么贵,如果不是公款消费绝对不会到那个价格。”
 
正因为喝名酒的多为公款买单,所以如果公款消费喝名酒的风气不刹,光靠公开销售渠道、网点和供应量,是根治不了假酒的。只要是别人花钱,有谁会傻乎乎地问主人,你这个酒是从哪里买来的?
 
所以,杜绝公款消费名酒,才是根本。消费者只要花自己的钱,假酒的生存空间自然会大大压缩。
 
欣闻26日召开的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指出,禁止用公款购买香烟、高档酒和礼品。不能用公款喝名酒,这算是抓到了点子上。
 
特约评论员李天扬
 
(责任编辑:邹雅婷)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