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页|

 

 

世行行长佐利克的“告别之作”

2012年02月28日08:52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虽然今年6月佐利克即将离开世界银行行长的职位,但如今看来依然是“行长很忙”。
 
2月26日至28日在中国访问的他,将实现2007年7月就任世行行长以来对中国进行的第七次官方访问。27日,他出席了为发布《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报告举办的高层研讨会。
 
斯文的金边眼镜、两撇金色小胡子、一头似乎总是“有条不紊”的金发……独特外表下,有着德国血统的佐利克显得严谨又冷静,而他与众不同的工作经历以及与中国的深厚渊源更令人们对他印象深刻。
 
他履历颇丰,在美国的政界、商界都曾担任过要职。曾任美国政府贸易代表,完成了中国和台湾地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他担任过美国副国务卿,与赖斯共事,提出了中美双方“利益攸关者”的概念,以求解决美中两国在贸易和安全方面的分歧。除此之外,在高盛集团任职的经历又为他积累下了更多的实战经验,从而把他推上了世界银行行长的职位。
 
担当行长的佐利克,在任期内推动改革、关注世界性的贫困问题、肯定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并因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关于他的各种趣事流传广泛,总体而言,他的突出之处不只是谈判技巧高超、实干能力强,而是作为一位温和的中间派,他知道如何精明的盘算利益,推动各种事务的发展。这些特征,在与中国的交往过程中尤其表现突出。
 
佐利克自己曾说:“我在政府中担任过许多不同职位,这些经历把我塑造成一名全才……”。现在看来,他不仅是全才,更是一位“交往”高手。他努力促使中国进入世界贸易体系,同时毫不吝啬去肯定中国的发展成绩,并鼓励进一步改变。现在看来,这种手法远比一味的抱怨和指责更有效。
 
他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过程中发挥作用,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使中美在WTO多边谈判上得以尽快推进,从而更好地推动了中美两国贸易往来。在完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后,他又成为第一个对中国提起世贸组织贸易诉讼的人。他说:“我们还必须让中国对这个体系有一些体验,让他们意识到既会有争议,也会有谈判。向中国发出一个信息,告诉中国这个体系是一个公平的体系,这很重要。”
 
他肯定和学习中国,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履行承诺的情况给予了积极评价。在当时美国政府与国会一片“中国威胁论”的论调中,他说过“美国不能对中国货关上大门”,向中国发出了善意的声音。而面对发展迅速、日益强大的中国,他在27日的高层研讨会上说:“现在总结中国发展经验是恰逢其时。中国发展也面临种种挑战,一个成功的中国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
 
他希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可以共同遵循国际体制的规则,并鼓励各国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共同为整个国际贸易体系的健康发展负责。“在我看来,世界上的大国,无论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共同努力达成决议。”
 
他喜欢与中国的老百姓接触,曾到过四川、安徽、和贵州等地考察,并深入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此次访华期间更是与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会面。在如今的形势下,他敦促中国完成向市场经济转型,通过企业、土地、劳动力和金融部门改革,加强民营部门,开放市场以促进竞争和创新,确保机会均等,借此实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结构的目标。
 
佐利克在27日的演讲中表示,改革具有充分的理由,因为中国现已到达发展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而在肯定中国增长模式在过去30年非常成功之后,进一步促进中国加深改革,也许已被佐利克当做自己的告别之作。
 
作者:郭顺姬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责编:邹雅婷)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