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中国加力介入叙国危机 

2012年02月14日10:12    来源:国际在线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5个月内连续两次动用否决权,阻止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叙利亚问题决议——中国和俄罗斯近日的外交行动打乱了西方国家的算盘。美国东部时间2月4日,由于中国和俄罗斯投出否决票,西方和阿盟推动的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未获安理会通过。指责中俄“袒护叙政府”、“与西方作对”的各种言论一股脑地冒了出来。

国际问题专家告诉《世界新闻报》,中国投反对票,并不是庇护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的政权而是在维护《联合国宪章》精神以及不干涉内政原则,避免叙利亚人民受到战火的蹂躏。在推动叙利亚问题政治性解决方面,中俄两国恰恰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2月7日,就在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访问大马士革的同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表示,中国也考虑在近期派出外交官员前往西亚北非,为和平解决叙利亚危机进行斡旋。

叙利亚人感谢中俄

当地时间2月7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到访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之际,上万名叙利亚人挥舞着叙利亚、中国和俄罗斯的国旗夹道欢迎,人群中打出这样的标语——“谢谢你,俄罗斯和中国”。2011年10月份,中俄两国投票否决了英法等国提出的有关制裁叙利亚的决议草案,叙利亚人曾以同样的方式对中俄两国的决定表示赞许。

中俄上一次联合动用否决权,是在2008年7月。美国当时向安理会提交了制裁津巴布韦的决议,要求通过制裁措施向总统穆加贝施加压力,使其尽快同反对党达成分享权力的协议。中方在投票后解释说,动辄使用制裁或威胁使用制裁都无助于解决问题。当前,津巴布韦的政治谈判进程已经启动,此时若实施制裁,必定会干扰谈判的开展,导致形势进一步恶化。中方这一番负责任的发言,却被西方解读为“向美国展示实力的警告”。

关于叙利亚的这一张否决票,也被西方媒体赋予了政治内涵。美国《时代周刊》6日的文章评论说,俄、中与西方大国分道扬镳,并冒险承担指责带来的“耻辱”,显示出他们准备挑战西方的影响力、塑造中东未来局势的意愿。他们的动机既包括对本国国内问题的担忧,也包括出于地缘政治利益的考虑,限制西方势力在中东“独大”。

就在西方惊讶中国一改过去谨慎沉稳有余的风格,开始按照自己的套路在外交舞台上出牌时,无论是政客还是媒体,都众口一词地指责中俄“蓄意阻挠”针对叙利亚的国际行动。

西方舆论围攻中俄

法国《世界报》星期一发表社论,题目是“莫斯科和北京掩护叙利亚的暴行”。社论说:“中国和俄罗斯在鼓励阿萨德政权屠杀更多的人。这显然是一种应当受到谴责的立场。而莫斯科和北京也不会由此得到任何好处。无论欧盟、美国,还是阿拉伯世界,都没有人会理解两国投下的否决票。”

英国《金融时报》题为“俄中否决把叙利亚推向内战?”的文章称,尽管国际社会对俄罗斯做出了种种让步,但莫斯科方面仍不满意,还是行使了否决权,使国际社会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外交努力“令人尴尬地崩溃”。与此同时,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法国外长朱佩等西方政府要员也都高调批评中国和俄罗斯,称两国投否决票的做法是“拙劣之举”,是安理会的“道德污点”。

《华尔街日报》则认为,否决要求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辞职的决议,完全回到了中国长期以来奉行的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外交政策。由于中国的商业利益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其外交政策正变得更加务实,更少意识形态化。

文章说,相较利比亚,中国与叙利亚商业往来的规模要小得多,叙利亚在经济上对中国的重要性较低。据中国海关统计,2010年利比亚和中国的贸易规模达66亿美元,而中国和叙利亚的贸易规模则为25亿美元。目前,中国在叙利亚的中资企业有20多家,其中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材建设等大型国有企业。

中国会尊重叙人民选择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在星期一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说:“在叙利亚问题上,中方不是谁的庇护者,也不刻意反对谁,而是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和负责任的态度。我们的目的是使叙利亚人民免遭暴力冲突和战火,而不是使问题更加复杂化。”“西方指责中俄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西方早就下定决心要更迭阿萨德政权,而中俄被认为是他们实现这一计划的绊脚石。”中国联合国协会常务理事、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在接受《世界新闻报》采访时表示。

华黎明说,中国动用否决权,主要是因为中国不赞成用外力去更迭一个国家的政权。西方和阿盟最初提出的议案明确要求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下台,并且为将来的军事干预提出了条件,因此在磋商过程中遭到中俄反对。后来尽管做出修改,但是修改后的内容仍然暗示支持阿盟关于解决叙利亚问题的方案,即要求阿萨德下台。“否决不是一个技术性问题,而是重大政治原则的问题。”华黎明说。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对《世界新闻报》表示,中国行使否决权,并不一定是要保护或是反对什么人。中国会尊重叙利亚人民的选择。“但如果安理会通过某项决议,要求哪个国家的什么人下台,这就超越了安理会的权限,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根本原则。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安理会成员国,肯定不会赞同。”他更强调,现在对叙利亚的外交努力还在进行,政治解决的道路没有中断,此时施加外力的压迫或是推动军事干预,都会破坏政治谈判进程。

中俄加力介入叙危机

2月7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到访叙利亚,令人们看到了一丝政治解决叙利亚僵局的希望。据俄新社报道,拉夫罗夫在同阿萨德进行会谈时表示,每个国家的领导者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他还表示,叙利亚总统具有这种意识。另据路透社报道,阿萨德当日已向俄罗斯承诺,将全心全意致力于停止叙利亚流血事件,并准备同该国所有政治团体进行对话。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当天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也考虑近期派出特使,为和平解决叙利亚危机进行斡旋。

当中俄两国正在为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时,西方强国却在寻求新的途径惩罚叙利亚。美国已在6日关闭了大马士革的使馆,并召回大使和所有美国使馆人员;随后,英国、比利时、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也先后宣布召回驻大马士革的大使;波斯湾的一些阿拉伯国家除了宣布撤回大使外,决定驱赶叙利亚派驻波斯湾国家的使节人员。

有关专家表示,现在叙利亚已经发生了暴力死伤,反对派的袭击活动越来越多,且目标已经从军队、警察扩大到了平民。眼下当务之急应该是各方恢复对话,而不是制造更多的紧张空气。美国撤回大使并引发其他国家仿效,其目的在于向阿萨德进一步施压,但效果未必会好,反倒会使这些国家失去在叙利亚的信息源,阻碍其对叙利亚问题的解决。

 

(责任编辑:赵磊)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