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2月2日电(记者 海明威 程志良)中国用占世界不到9%的耕地养活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这被公认为了不起的壮举。不过,中国政府和研究人员都认为,未来要保障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粮食安全,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农业科技创新。
2月1日,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公布,将农业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置,称“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并表示中国将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对记者说:“重视农业科技过去年年都在讲,但是成为中央1号文件的主题还是第一次。”
无论是去年底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还是近日的高层表态,直到1号文件的公布,都凸显了中国政府对于粮食安全形势的判断以及对农业科技的高度重视。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道路》称,“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今后保持农产品供求平衡的任务将更加艰巨”。
他指出,一方面,人口总量将继续增长,城镇化率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将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工业用途不断拓宽,全社会对农产品需求会持续增长、质量安全要求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耕地和水资源紧缺、农业生产成本上涨、青壮年劳动力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等问题突出,农业稳定发展的难度越来越大。同时,国际上农业丰歉、石油价格涨跌、投机资本炒作、货币汇率波动等对中国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产生明显影响。
“我国农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更加依靠科技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新阶段。”温家宝说。新近颁布的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明确了“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
在中央1号文件引发公众热议的同时,在西部的四川省,一个科研团队正在试验一种新型的小麦品种,这个名为“川麦42”的新品种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人工合成种育成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小麦新品种。
试验项目负责人之一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小麦栽培专家汤永禄博士告诉记者,“川麦42”2010年在该省江油市大堰乡创造了亩产710.7公斤中国西南麦区小麦高产新纪录,2011年创造了四川省千亩大面积小麦平均亩产首次超过500公斤的高产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