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珠江晚报:中石化凭什么“家丑不外扬”

2012年02月03日11:09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一则“中石化一客户经理吴波卷款千万跑路”的消息,让中石化再次置身于舆论的风口浪尖。爆料称,事发后,中石化山西晋中石油公司不是积极报案、调查处理,而是于8月31日挪用其他渠道的公款补平账。对此,中石化日前作出正式回应,称该员工的确失踪,已就其涉嫌诈骗向公安局报案,将会给公众一个说法。(2月2日《京华时报》)
 
中石化山西晋中石油公司客户经理吴波卷购油款上千万元跑路,于2011年8月26日下午突然失踪,至今已有足足半年时间,在此期间公众完全一无所知;直到网友爆料,中石化才刚刚睡醒般地表示“已得知此事”,好像中石化此前也和公众一样毫不知情。如果中石化的确现在才知情,那么中石化内部管理体制之混乱,不禁让人担忧至极;相反,如果中石化事实上早就知情,为何又一直捂住丑闻不公开,直到事情闹大,才想起来应该“给公众一个说法”?
 
就当下而言,最需要追问的是,出现员工卷款千万逃跑的案件后,中石化为何不是积极报案、调查处理,而是第一时间挪用其他渠道的公款补平账?这是对犯罪员工的无原则包庇,还是对公司利益的无原则牺牲?作为国有企业也好,作为上市公司也罢,中石化凭什么将这样的恶性事件当做家丑不外扬?
 
卷款千万,对财大气粗的中石化,也许只是一个吊灯钱;但是,在刑法意义上,却早就是犯罪数额特别巨大,在全民股东切身利益意义上,中石化更是没有权利隐而不报。相比卷款潜逃事件本身所反映出的管理制度漏洞,中石化在事件发生后对公众利益的无底线懈怠和对犯罪员工的无原则包庇,更加让人难以接受。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挪用公款在中石化是否是一种常态化的潜规则,只要不意外曝光都只需内部自行处理?
 
说到底,中石化的“家丑不外扬”,反映的不仅是中石化内部管理制度的混乱不堪,更是对公众知情权和国家法律的极端蔑视。在中石化眼中,员工卷款千万都不算一件大事,违法的底线被中石化提高到了一个骇人的标准;我们无法想象,在这样一个封闭的“家丑”系统中,还有什么样侵吞国有资产的事情需要给公众一个交代。今天你拿几瓶茅台,明天我卷一个吊灯,中石化的卖油成本中,究竟包含有多少这样密不外扬的“家丑”成本? 
 
舒圣祥 (来源:珠江晚报)
 
(责任编辑:邹雅婷)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