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7日08:05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字號:
摘要:溫家寶總理即將出席在柬埔寨首都金邊舉行的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中國多位國際問題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過去幾年中國與東盟的友好合作成果顯著,形勢喜人,未來空間廣闊,動力強勁。 |
溫家寶總理即將出席在柬埔寨首都金邊舉行的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中國多位國際問題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過去幾年中國與東盟的友好合作成果顯著,形勢喜人,未來空間廣闊,動力強勁。
1991年7月,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錢其琛應邀出席第二十四屆東盟外長會議,開啟了中國同東盟對話合作的序幕,至今已有21年。外交學院副教授龔迎春說,在這21年中,中國—東盟關系呈現出政治互信與經濟合作良性互動的態勢。中國和東盟雙方按照“相互尊重、平等互信、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原則,不斷開拓區域經濟合作的領域和內容。中國與東盟合作的互信基礎是建立在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洗禮和考驗之上。1997年,中國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中承諾並堅持人民幣不貶值,以雙邊和多邊的形式,向東盟有關國家提供了及時、力所能及的援助,幫助這些國家渡過了難關。
2004年,中國和東盟國家領導人簽署《落實中國—東盟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伙伴關系聯合宣言的行動計劃(2005—2010)》,並在5年間相繼實現了該框架內涉及政治安全、經濟和社會文化三大支柱領域的行動計劃。2010年,雙方又制定了第二份戰略伙伴關系行動計劃(2011—2015),在更豐富的領域繼續落實、促進雙方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伙伴關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說,中國與東盟合作的機制化不斷推進。雙方已建成包括領導人、部長、高官等各個層次的完整的對話合作體制,每年都在有效運行。2006年,中國政府向東盟發展基金捐資100萬美元,以商業方式運作,支持東盟的建設。2011年,中國—東盟中心正式成立,以推動中國—東盟各領域的務實合作。在機制和資金的有力保障下,中國與東盟的合作獲得有效的發展動力。在全球經濟危機大背景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於2010年全面啟動,為中國和東盟抵御國際金融危機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中國已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是中國的第三大貿易伙伴。在通信技術、公路鐵路建設、打擊跨國犯罪等方面,中國與東盟的合作也頗具成效。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中國將繼續支持並推動東盟一體化進程,並進一步加強雙方在非傳統安全、交通、農業、旅游、教育、環保、救災防災等領域的合作。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劉江永表示,中國與東盟合作是中國“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外交方針的具體體現,中國始終堅持大小國家一律平等,致力於與周邊國家發展平等互利的雙邊關系。中國與東盟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在維護地區穩定、促進地區繁榮方面有著共同的戰略利益。2012年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對加強中國與東盟雙邊合作具有重要意義。首先,舉辦國柬埔寨與中國保持著傳統友誼,老一輩領導人所締造的中柬傳統情誼會進一步傳承﹔其次,中共十八大剛剛勝利閉幕,中國的發展也為世界所矚目。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有助於展現十八大后中國發展方向、促進彼此尊重和相互了解﹔第三,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東亞地區的主流,發展成就有賴於地區穩定秩序的取得和維系。因此,中國和東盟國家有意願也有義務利用這一多邊外交平台,共同促進地區穩定和繁榮。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時殷弘認為,中國與東盟的關系對於亞太地區秩序的穩定意義重大,也事關中國周邊安全環境。多數東盟國家與中國保持著友好關系,不少國家與中國擁有傳統友誼。但是,東盟部分成員國對於中國力量崛起存在顧慮,突出表現在與中國存在島嶼主權爭端。雙方應該加強對話、談判和磋商,盡快制定和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時間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阮宗澤認為,盡管中國和東盟有一些爭端和摩擦,但迄今為止,這些摩擦都得到了各有關國家理性和穩妥的處理,相信中國和東盟的合作可以保持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