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6日15:27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中新網9月3日電 很多香港人對殖民地時代的歷史知道多少呢?對香港街道命名認識多少呢?對香港百年老字號的興衰又有幾許了解呢?這一切雖然已成為塵封的過去,但歷史是給后人作為一面鏡子的,鑒古知今,認識過去就是為了未來走更穩固的路,今天開始,香港《成報》刊發“香港掌故系列”報道,帶領讀者一道走入時光隧道,在回顧歷史的同時,更好地認識港人所立足的香港。
該組報道第一篇向讀者介紹了香港街道命名的一些背后故事。
香港街道的命名,與英國人管治文化很有關連,例如以英皇室貴族、歷任港督、英國歷史名人,甚至是英國地名命名。
香港境內總共有4,000多條街道,早年建設及命名的街道很多都有其典故,記錄著當時的歷史、人物及其事跡等等,英軍在1841年佔領香港,同年6月宣布香港為自由港,朝著成為轉口港的目標發展,並劃出維多利亞灣地段40幅土地公開投標拍賣,鼓勵商人投資興建樓宇,當時香港島人口約5,000人。當時的香港街道大都是先擬定英文街名,之后再譯成中文。而這些英文名字多為紀念英國皇室貴族、港英重要人物,包括當時在任的總督、輔政司及工務局首長,也有以富商和社會領袖名字來命名的。
1842年2月,香港政府開始進行基建,首先建筑位於海旁市中心的第一條馬路,為紀念維多利亞女皇,叫“Queen's Road”,起點在水坑口街,維多利亞女皇是“女皇”,應譯為女皇大道,但當時的翻譯員把Queen誤譯為“皇后”,所以得名“皇后大道”,港英政府曾於1890年澄清,但由於已沿用幾十年,所以港府亦無意更改“皇后大道”的中文譯名。其后皇后大道再向西區伸展,就分稱為皇后大道中及皇后大道西。最后再向東伸展到灣仔之一段,叫皇后大道東。當年建設“皇后大道”中及東西兩路時,把開山石塊投入附近海邊,成為現在的“新填地”。坐落在中環街市旁的域多利皇后街(Queen Victoria Street),同樣是把“Queen”譯為“皇后”,亦沿用不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