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5日  星期四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張永恆:“孝”是為官必要條件

張永恆

2012年10月25日09:04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據報道,在中國先賢孔子的家鄉山東曲阜,孝道如今成了對全體官員的硬性要求。並且還有具體的要求,比如每周幫父母做一次家務﹔每月帶父母理一次發,給父母洗一次腳﹔每年給父母的生活費用不少於月平均工資或收入……將孝道納入干部考核,不孝者禁提拔。

這其實並不算“新聞”。如河北省魏縣、湖南省邵陽縣、甘肅省金昌市等地曾作出規定:“不得提拔不孝官員”﹔北京大學《2012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實施細則》中也明確一條:“不孝敬父母者不得被推薦”……

孝是中華文化傳統提倡的行為,指兒女的行為應敬重父母、家裡的長輩以及先人,是一種穩定倫常關系的表現。有道是“百善孝為先”,盡孝,在中國傳統社會中是一切善德之始,一切幸福之源。

但在今天,“孝”卻成了一個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詞,一些人對父母和長輩的態度令人擔憂。其中原因固然復雜,但是與一段時間以來,我們把孝道思想簡單地視為私德而缺少必要引導有關。

雖然時代發生了變化,但“孝”作為一個人思想境界高低的體現,尤其對於作為社會管理者的官員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在古代,忠臣和孝子總是相伴而生,在家做孝子,出外才能做忠臣,為父母盡孝,才能為國盡忠。今天依然如此,很難想象,連對最疼愛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能對朋友誠信仗義,能對國家社會盡忠盡責。

人生而皆有父母,一個對父母感恩的人,相對而言對他人、對單位、對社會也會較容易培養出責任感,這是做人起碼的良知,也是為官的必要條件。

如今曲阜把孝道作為官員的硬性要求,這一出發點值得提倡,但要有具體落實措施,切不可流於形式,更不可將其極端化。古人有“自古忠孝難兩全”的說法,現在為了工作難以顧家盡孝的例子也不時見諸報端,因此政策雖好,如何逐步完善、落實才是關鍵。

(原標題:“孝”是為官必要條件)

(責任編輯:張岩)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