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5日  星期四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新京報:充分溝通在先,“PX”就不會鬧大

2012年10月25日08:58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 社論

PX之所以在國內落得如此名聲,正因為此前的意見表達,多被激化或壓制成群體性事件。當正常的溝通渠道無法建立,事件最終便走向了“民眾受傷害,項目要下馬”的雙輸結局。

昨日凌晨,寧波鎮海區政府發布了《關於鎮海煉化一體化項目有關情況的說明》,對備受關注的鎮海煉化擴建工程及有關情況進行說明。對於由此項目引發的附近村民群體上訪事件,該區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不僅與村民代表廣泛溝通,並做出了相關書面答復。但不少網友仍發微博表示“不買賬”。

其實公眾對於PX項目的質疑已有多次。2007年,廈門發生市民質疑PX項目上馬的事件,最后導致該項目不得不易址建設。2010年因民眾質疑,大連讓已經投產的PX化工廠停產搬遷。總結幾起PX相關事件不難發現,地方政府在此類公共決策方面,因程序上缺少民眾參與,單方面決策引起民眾的不信任感乃是主因。

實際上,PX這種現代化學工業中極為重要的產品並沒有公眾想象的那麼可怕。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和美國政府工業衛生學家會議(ACGIH),均將PX歸為“缺乏對人體致癌性証據的物質”。

而且,本次發生在鎮海的事件,原本不是針對PX的,根據鎮海政府網站上的市民留言和政府有關說明來看,矛盾的起因是搬遷,即“要求盡早將村庄拆遷納入新農村改造計劃”。要知道,早在1975年時,鎮海煉化就開始建廠了,在2011年底時,該廠的原油加工量已經超2100萬噸,乙烯產量超110萬噸,而本次新建的“煉化一體化項目”,也不過是“1500萬噸煉油、120萬噸乙烯”的項目總量。

另外,早在2010年年底時,鎮海網民已就相關問題咨詢過發改局負責人,且該項目也於2011年初寫入了寧波“十二五”規劃。

然而,這件事情還是激起了公眾的不滿,正因為當地政府和此前“PX事件”所在地政府一樣,在面對公眾質疑和意見表達時,交流溝通得太少,“捂蓋子、打板子”的舉動太多。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PX之所以在國內落得如此名聲,正因為此前每一次意見表達,都被激化或壓制成群體性事件,當正常的溝通渠道無法建立,事件最終便走向了“民眾受傷害,項目要下馬”的雙輸結局。

其實,寧波鎮海應該吸取此前廈門和大連等地的教訓,對如此敏感的公眾極大關注的項目,在立項之初,就應該做到讓民眾心中有數,用數據事先給公眾解釋說明,讓他們了解該項目的安全性,同時聽取民眾的意見。這些如能做到,就不至於已經立項卻遭遇民眾反彈。

某種程度上,民眾對PX項目的不安和反感,也是對地方政府部門忽視民眾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的不滿。其他地方政府也應該從這次寧波PX事件中吸取教訓,不要讓此類事件一再發生。

(原標題:充分溝通在先,“PX”就不會鬧大)

(責任編輯:張岩)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