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人民日報:黨政機關稱領導為“老板”的現象值得警惕

朱文鴻

2012年10月23日09:4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原標題:“老板”稱謂析(思想縱橫)

時下,在有的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可以聽到有人稱自己的領導為“老板”,此稱謂還頗有流行的趨勢。這種現象值得警惕。

所謂“老板”,一般用於商界,多指商店、工廠等的所有者。歷史上,黨內個別領導同志被稱為“老板”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的特殊稱謂。今天,把這個詞用到領導干部身上,就讓人覺得變了味兒。領導干部被稱為“老板”,並不僅僅是稱謂上的不適當、不嚴肅,而且反映了有的地方、部門、單位政治生活中存在著兩個突出問題:一是“一言堂”色彩濃厚,主要領導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可以像某些私營企業的“老板”那樣獨攬大權、一個人說了算﹔二是“家長制”作風嚴重,下屬與領導干部之間存在類似於雇工對雇主的人身依附關系,后者直接決定前者的升遷提拔和前途命運。無疑,這是對黨內正常政治生活的一種扭曲。

關於領導干部的權力性質與身份定位,我們黨有著明確的論述和規定。我們黨一貫強調,領導干部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隻能用來為人民服務。正如毛澤東同志指出的:“我們一切工作干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服務。”同時,黨內同志不論職位高低,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是人民公仆,領導干部尤其應在服務群眾上作出表率,正所謂“領導就是服務”。由此來看,要有效防止和避免領導干部成為“老板”,就需要進一步端正相關領導干部的權力觀和地位觀,促使其真正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公仆意識。

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是黨內生活必須遵循的基本准則。我們黨明確要求,黨的各級領導機構和領導班子必須堅持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健全黨內民主生活,加強民主監督,防止少數人說了算,更不允許個人專斷。有的領導干部之所以被稱為“老板”,與其民主意識不強、習慣於獨斷專行有著直接關系。要改變這一現象,就要採取措施促使這些領導干部切實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建立健全黨委內部的議事和決策機制。同時,建立健全黨內民主制度,凡屬黨組織工作中的重大問題,都組織廣大黨員討論,充分聽取各種意見,從而在制度和程序上避免領導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個人凌駕於黨組織之上。

集體討論、群眾公認,是我們黨在選人用人問題上的重要原則,是民主集中制原則在干部人事制度中的重要體現。然而,有的領導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卻有意無意地違反這些原則,常常撇開領導班子的集體意見與群眾的意見、建議,僅僅按照個人好惡與個人利益來選拔任用干部,從而導致一些下屬將其當作“老板”,對其言聽計從、不敢說半個“不”字。要改變這一現象,端正這些地方、部門或單位的選人用人之風,就要採取措施促使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重要干部任免黨委集體討論制度,落實群眾對干部選拔任用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使民主集中制原則在選人用人問題上得到切實貫徹。

(責任編輯:張岩)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