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5日14: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中新網10月15日電 10月11日,瑞典文學院宣布將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中國作家莫言。海外華文媒體對此予以持續關注,有文章稱,諾貝爾文學獎曾經就像一個以歐洲為中心的陀螺,莫言獲獎,說明諾貝爾文學獎在堅持公正原則的基礎上有了新的活力和新的生機。亦有評論認為,莫言得獎象征著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對話交融的新時代的來臨。
文學獎回歸 莫言為諾獎帶來新活力
香港《大公報》文章《莫言為諾獎帶來新活力》稱,諾貝爾文學獎曾經就像一個以歐洲為中心的陀螺,歐美作家輪流登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的交流日益密切。莫言獲獎,說明諾貝爾文學獎在堅持公正原則的基礎上有了新的活力和新的生機。
香港《文匯報》文章引述魯迅文學院副院長白描的話稱,莫言此次獲獎更深層次來說,是華文寫作得到了西方世界認可。”莫言的作品充滿了中國元素,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和東方價值觀。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說明,西方社會對中國文化的偏見得到了扭轉。”
台灣《中國時報》文章稱,莫言能獲獎與其說是審委會超越了西方文化戰略的考量,毋寧說是莫言的文學戰勝了偏見。我們期待,莫言的獲獎能使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真正的“文學獎”,政治歸政治,文學歸文學。
法國《歐洲時報》文章稱,莫言的得獎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諾貝爾獎在經歷了長期的文化和意識形態的偏見之后向文學的回歸。
美國《僑報》文章稱,長期以來,諾獎被賦予遠遠超出其本身的各種含義,文學獎尤其如此,往往就被賦予超出文學之外的種種解讀。這是不正常的,文學獎應該回歸文學,回歸社會。
加拿大《星島日報》社論稱,任何純正的文學獎項都應以作品作為評審的唯一標准。真正尊重自由創作的話,便不應要求作家隻信服特定的某一套信仰。莫言說普世價值就是真善美。文章稱,普世價值,不應隻得西方說了算的一套標准。讓文學回歸文學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