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之聲”廣播電台9月28日文章,原題:中國的核潛力已經不再是“紙老虎”
中國的核潛力早已不再是“紙老虎”了。也許中國已經成為第三核大國,而且真正的實力可能並不比俄羅斯和美國落后多少。這是俄羅斯學者在莫斯科提交的報告中闡述的觀點。
中國是世界五個核大國中唯一未能就核力量構成和數量提供任何正式數據的國家。該報告作者之一、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關系研究所專家弗拉基米爾 德沃爾金這樣認為。
他說:“中國的核計劃、核力量狀況的隱秘程度是最大的。在隱秘性問題上,其它國家的核計劃是無法與其相提並論的。中國隱藏了本國大部分的核武器。”
北京一直在堅持強調,自己的核武庫很小,與美國和俄羅斯的規模不能相比。然而,有關中國核武庫信息的閉塞並不能用量小或者虛弱來進行解釋。也許,其目的是為了隱藏核潛力大大過剩這樣的問題。
專家們列舉了一些新的數據資料,這些資料是以偵查機構的情報為基准的。截至2011年年末,中國生產了近40噸武器級鈾和約10噸武器級?。這樣的數量,可以制造出近1800顆核彈頭。而且,這些核彈頭的一半數量可能會用於機動部署的目的。這些,在此前曾在俄羅斯國防部負責核戰略武器問題的弗拉基米爾 德沃爾金看來可以做出如下判斷。
他說:“中國的核彈頭數量要比專家們所公認的數量多出2到3倍。現有的數據、也包括瑞典戰略研究所的數據在內,都要比中國實際擁有的數量要低。”
專家們警告說,對中國核力量估計不足是危險的。尤其要考慮到中國力圖取得軍事主導地位這一方面。而且,這種主導地位不僅僅是指本國領土和邊界臨海地區。中國海軍到世界大洋上考察、在遙遠區域、包括在印度洋上尋找軍事基地也証明了北京具有全球性的雄心。
專家們還強調指出,中國正在有條不紊地增加戰略導彈、中程導彈和機動戰術導彈的數量,並對它們的技術指標進行改進。而且,在中程和機動戰術導彈上已經裝備了核彈頭。
這份報告的作者們認為,中國是世界上除俄羅斯和美國之外唯一能夠在相對較短時間快速增加核力量的國家。這種潛力正在實施。任何一個進入到“核俱樂部”的國家都無法與中國相媲美。
中國對核武庫加速進行現代化並增加核潛力,首先是為了自己的國際地位。但無論如何也不能排除,中國的核計劃是為了應對美國、印度和俄羅斯加大核制衡的潛力。由此專家們建議,在制定限制和縮減俄羅斯和美國核武器的任何新倡議時,也要考慮到“中國因素”。這種考慮或者要在談判的框架下進行、或者在核裁軍領域採取某些單邊措施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