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唐家璇析釣魚島爭端:日本一些人撈取政治資本

2012年08月31日09:32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中新網8月30日電 外交部今日在其官方網站刊登唐家璇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演講。唐家璇指出,今年,中日關系中的一些新老問題相繼升溫,當前最突出的是釣魚島問題。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不少,究其源頭,則是日本國內一些人和勢力不願看到中日關系順利發展,企圖利用釣魚島問題挑起兩國民意對立,達到撈取個人政治資本、 破壞中日關系的目的。
 
如下是講話全文:
 
維護大局 管控危機 推動中日關系健康穩定發展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演講
 
唐家璇
 
(2012年8月29日)
 
尊敬的丹羽宇一郎大使,
 
尊敬的王偉光常務副院長,
 
尊敬的武寅副院長,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下月的今天,我們將迎來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紀念日。在日本駐華使館和國際交流基金會協助支持下,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中華日本學會、全國 日本經濟學會作為中國有代表性的日本問題研究機構,聯合舉辦此次研討會,這是兩國紀念邦交正常化40周年的一場學術盛事。今天到會的中日雙方學者中,有不 少我的老朋友,也有新朋友。借此機會,我謹對各位長期以來為促進中日學術交流、推動兩國關系發展所作的各種努力表示敬意,並預祝本次研討會取得成功。
 
邦交正常化40周年是中日關系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一個重要年份。孔子說:“四十而不惑”。本次研討會以“從歷史走向未來”為主題,總結過去、立足當 前,展望未來,為使兩國關系在新的起點上取得更大發展積極建言獻策,甚合時宜,很有意義。承蒙主辦方盛情邀請,我結合自己的觀察和思考,談談對中日關系的 一些看法。不妥之處,懇請批評指正。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毗鄰而居,有著長達兩千多年的友好交往,近代也經歷了一段慘痛的歷史。周恩來 總理說過:“兩千年友好,五十年不幸”,這是對中日關系史最為形象的高度概括。在邦交正常化40周年的今天,如果再補充一句話,似乎可以說:“四十年碩 果”。的確,過去的40年是中日關系發展最快、變化最大、給兩國人民帶來實惠最多的40年,兩國關系在各領域、各層次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發展。
 
政治上,雙方簽署發表了四個政治文件,確立了兩國發展和平、友好、合作關系的基本原則和精神,確立了推進戰略互惠關系的大方向。
 
經濟上,雙邊貿易額從10億美元增加到3400多億美元。中國成為日本最大貿易伙伴,日本是中國第二貿易對象國和最大外資來源國。
 
人文交流方面,兩國人員往來從1萬人次增加到500多萬人次,友好省縣和城市多達250對。每天有近百個航班約1萬8千人次往返於兩國之間。
 
必須指出的是,盡管40年中日關系成就顯著,但發展歷程絕非一帆風順,經歷過冷暖起伏,遭遇過嚴峻挑戰。總體而言,中日關系始終是在不斷克服困難、排除 障礙、化解挑戰中發展前行。我們紀念邦交正常化40周年,就為了從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中獲得啟迪,以利於今后中日關系更好地發展。我以為,中日關系40年不 平凡的發展歷程反復揭示了幾條道理,值得我們深刻記取:
 
首先要悉心維護兩國關系的政治基礎。中日四個政治文件是雙方在兩國關系不同發 展階段深刻總結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得出的重要共識,凝聚了兩國幾代領導人的心血和智慧,值得雙方倍加珍惜和維護。其中提出的“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堅持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通過協商和談判解決爭端等重要原則和精神,對兩國關系發展富有長期和重要指導意義,需要雙方以實際行動共同遵循。邦交正常化以來的兩國 關系發展歷程表明,隻要雙方堅持恪守有關原則精神,兩國關系就能保持順利發展﹔每當出現違背上述原則精神的行為,兩國關系就會出現摩擦起伏。
 
其次要牢牢把握和平、友好、合作的大方向。這也是兩國實現邦交正常化的重要原點。中日是不能搬家的鄰居,友好相處是雙方唯一正確的選擇。中日走和平、友 好、合作之路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是兩國關系的永恆主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和平友好的旗幟。
 
第三 要顧全大局。中日間既有歷史糾葛,又有現實矛盾,不少問題高度復雜敏感,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兩國民意對立,嚴重沖擊兩國關系。這方面已有不少教訓,需要認 真銘記。無論碰到多麼復雜的問題,都應堅持通過對話協商尋求解決,時刻注意維護兩國關系大局,這不僅有利於問題本身的妥善處理,也有利於切實維護雙方的共同利益。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21世紀進入第二個十年,在國際和地區格局深刻演變,中日兩國不斷發展變化的大背 景下,中日關系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同步增多。一方面,隨著兩國聯系日益緊密,利益迅速交融,依存不斷加深,兩國合作空間不斷增大,前景更加廣闊。與此同時, 受內外環境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兩國間一些深層次問題不斷突顯,集中表現為政治互信缺失和國民感情薄弱,兩國有識之士對此應予高度重視。
 
今年,中日關系中的一些新老問題相繼升溫,當前最突出的是釣魚島問題。年初以來,日方在釣魚島問題上接連出現一系列消極動向,尤其是近來“購島”問題持 續發酵,日前日方在釣魚島及其附近海域非法抓扣中國公民和船隻,之后又出現日方人員登島等諸多事態,引起中國民眾強烈憤慨,給兩國關系帶來了嚴重干擾。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不少,究其源頭,則是日本國內一些人和勢力不願看到中日關系順利發展,企圖利用釣魚島問題挑起兩國民意對立,達到撈取個人政治資本、 破壞中日關系的目的。如果他們的圖謀得逞,很可能導致釣魚島問題失控,中日關系將后患無窮、永無寧日。能否及時有效管控住這一危機,妥善處理好有關問題, 防止其嚴重沖擊中日關系大局,是兩國政府面臨的一個嚴峻考驗。
 
釣魚島問題由來已久,中日雙方各有主張。1972年中日實現邦交正常化 時,周恩來總理與田中角榮首相就釣魚島問題“留待以后解決”達成共識。1978年中日締結和平友好條約時,雙方就釣魚島問題“擱置爭議,留待以后解決”達 成默契。鄧小平先生當時說得很清楚:“實現邦交正常化時,雙方約定不涉及這個問題。這次談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時,我們雙方也不涉及。我們認為,談不攏,避開 比較明智。我們這一代人智慧不夠,這個問題談不攏,我們下一代人總比我們聰明,總會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好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無庸置疑,如果不是兩國老一輩領導人當年以高度的戰略眼光和政治智慧妥善處理了釣魚島問題,中日關系不可能取得后來的巨大發展。老一輩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 識是40年來兩國關系能夠排除干擾、不斷取得發展的重要保障,對我們今天處理釣魚島問題、穩定發展兩國關系仍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近年來,日方頑固採取拒不承認釣魚島爭議的錯誤態度,不願承認雙方達成的重要共識和諒解,這不僅不符合歷史事實和客觀現實,更是日方立場的嚴重倒退,是 近年來日方在釣魚島危機管控問題上一再失措的症結所在。我想指出的是,中方在釣魚島主權問題上的立場主張是一貫明確和堅定不移的。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 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這在歷史上和法理上都是無可辯駁的。日方無論以什麼手段單方面採取的任何措施都是非法、無效和徒勞的,改變不了釣魚島屬於中國的 事實,動搖不了中國政府和人民捍衛國家領土主權的意志和決心。同時,中方始終從兩國關系大局出發,採取冷靜克制態度,為防止這一問題影響兩國關系發展作出 了巨大努力。領土問題在任何國家都高度敏感,牽動民族感情,對抗和沖突沒有出路,一味採取單方面行動根本無助於問題的解決,隻會使事態更加復雜化,隻有對 話協商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
 
我注意到,最近日本國內一些有識之士,包括一些前政府高官和著名學者,也在呼吁日本政府正視現實,務 實對待有關問題。日本政府應重視這些理性的聲音,重新回到同中方通過談判對話解決問題的正確軌道上來。如果執意採取回避的態度,一味將日方的主張單方面強 加於中方,隻會把自己逼進“死胡同”,導致事態不斷惡化升級,直至出現不可收拾的局面。
 
尤其值得高度警惕的是,最近日本國內出現一些極端論調,甚至有人主張為釣魚島不惜出動自衛隊。這種論調極為危險,不符合中日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直接違背《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精神。和平友好條約明確規定,雙方堅持通過和平手段解決一切紛爭,而不訴諸武力和武力威脅。這是發展中日關系的重要基本原則,我們絕不容許此類極端言論綁架民意,破壞兩國關系40年來之不易的發展成果。
 
2010年的“撞船事件”留下了深刻教訓。當前,要正確妥善處理釣魚島問題,一定要牢牢把握一條重要原則,即:坦誠面對事實,及時有效溝通,切實管控危機。要堅決防止事態升級失控從而影響兩國關系發展的大局。具體地講,要努力做到“三要、三不要”, 即:要承認爭議而不要否認爭議﹔要擱置爭議而不要激化矛盾﹔要多做有利於穩定的事,而不要單方面採取行動,使事態復雜化和擴大化。以往經驗已經証明,這樣做,有利於問題的妥善處理,有利於維護中日關系健康穩定發展。
 
[page]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中日關系對我們雙方都是最重 要的雙邊關系之一,中日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和有重要影響的國家,相互關系的穩定與否直接關系到本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新形勢下,中日兩國肩負的共同責任不斷增加,共同利益也在不斷增多,中日關系的重要性不僅沒有降低,而且比以往更加突出。
 
中方一貫高度重視發展中日關系,堅定奉行中日友好政策,始終把中日關系放在外交全局的重要位置,願同日方共同致力於深化中日戰略互惠關系,努力實現和平共處、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發展 的大目標。這一點不會因為一時一事而動搖。當前形勢下,面對兩國關系紛繁復雜的局面,我們要有“不畏浮雲遮望眼”的戰略眼光,始終著眼長遠和大局,以更大的信心、決心和耐心,努力推動兩國關系排除干擾,早日回到健康穩定發展軌道。我認為,雙方重點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要增進互信,鞏固兩國關系政治基礎。造成兩國政治安全互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其中既有歷史和地緣政治因素,也有現實利益摩擦,但核心還是如何認識和對待彼 此發展的問題。日本領導人多次表示,中國的發展對日本是機遇,我們對此給予評價和歡迎。事實上,日本的持續繁榮發展對中國也是機遇。同時我們也注意到,日本國內對中國的發展尤其是軍力提高存有各種各樣的疑慮,少數人和一些媒體仍未擺脫冷戰零和思維,熱衷於宣揚“中國威脅論”,不斷鼓噪要對中國的發展加以 “規范”和“牽制”。日方不久前出台新版《防衛白皮書》,對中國國防政策和軍事活動進行種種無端指責,還有人渲染一些子虛烏有的謠言,引起中國民眾強烈不滿。這種做法嚴重誤導日本民眾,對兩國互信造成新的損害。
 
近年來,中國持續發展,這對日本國民心態難免產生影響,加上部分輿論炒作, 不少人內心深處還沒有真正解決好中日關系的定位問題,沒有為中日究竟“是對手還是伙伴”的問題找到正確答案。實際上,中日第四個政治文件早已對此作出明確 宣示,中日兩國“互為合作伙伴,互不構成威脅”,“相互支持對方的和平發展”。雙方要努力把上述重要政治共識盡快轉化為兩國社會的廣泛共識,這方面還有很 多工作要做。
 
為此,雙方要保持高層交往和接觸,為兩國關系發展注入不竭政治動力﹔要加強戰略對話和外交當局之間的對話,及時就雙邊關系中的重大問題、各自內外政策和發展走向進行深入對話與溝通﹔要加強政黨和議會交流,坦誠溝通,凝聚和擴大共識﹔還需堅持推進防務安全領域的對話、交流與合作,著力化解彼此疑慮,防止戰略誤判。
 
二是要深化合作,為兩國人們創造福祉。邦交正常化40年的發展歷程是兩國共同利益不斷擴大、 利益紐帶不斷強化的過程,為兩國和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也為兩國關系今后的長遠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雙方要堅定走合作共贏之路,做大做好共同利益這塊“蛋糕”,更好地造福兩國人民。
 
今年以來,盡管兩國關系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受到嚴重干擾,但雙方務實合作還是取得不少積極進 展。6月1日起人民幣與日元實現直接交易,標志著兩國金融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8月初,兩國有關部門就擴大航空運輸安排簽署新協議,為雙方進一步擴大人員往來創造了條件。8月上旬,第七屆中日節能環保綜合論壇在東京成功舉行,雙方簽署了47項合作協議。這些成果對兩國進一步擴大和深化經貿合作都有積極意義,也再次表明兩國經濟互補優勢明顯,合作潛力巨大。雙方應順應世界經濟發展潮流和兩國各自發展需要,進一步深化在節能環保、綠色低碳、高新科技和財政金 融等重點領域的合作,努力推動大項目合作,實現兩國經貿合作由量到質的提升。雙方還可積極探討在醫療、養老保健等社會領域開展新的合作,為兩國務實互利合 作拓展新的發展空間。
 
三是要擴大交流,夯實兩國關系民意基礎。“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間友好長期以來是中日關系的優良傳統和獨特優勢,但近年兩國國民感情不斷下滑的狀況令人憂慮。最新民調顯示,雙方民眾對對方國家的親近感已經降到歷史最低水平,但同時兩國大多數民眾都認為中日關系十分重要。我認為,雙方應增強緊迫感,多管齊下,通過持之以恆的努力,逐步扭轉國民感情薄弱狀況。
 
雙方要大力開展青少年交流,為兩國青少年交流提供更多平台,通過創新形式,豐富內涵,爭取更大成效。雙方要面向普通民眾和草根階層,為兩國民眾相互了解創造更多便利條件。要充分發揮友城等渠道的作用,讓國民交流真正走進基層。要深入挖掘共同的傳統文化價值理念,用好現代流行文化和創意產業這些抓手,以民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動人心弦的交流。 雙方還要加強新聞工作者的交流,推動兩國媒體客觀、全面、理性地報道對方國家,在兩國關系中發揮積極和建設性作用。
 
今年是“中日國民交流友好年”,雙方確定的有關活動超過600項。我認為,越是在當前復雜形勢下,越要堅持按計劃辦好各項活動,向兩國人民展示中日加強友好合作的重要意義和成果,抵制破壞中日關系的行為,扶正壓邪,為兩國關系改善發展積累條件,營造氛圍。
 
四是開拓視野,擴大國際地區層面的合作。中日關系早已超越雙邊范疇,地區性和全球性意義更加突出。兩國要順應和平、發展、合作這一時代潮流和世界大勢,在國際地區舞台上不斷拓展和豐富兩國戰略互惠關系的內涵。
 
雙方要堅持以亞洲為主要舞台,扎實推進在地區事務中的溝通、協調與合作。要共同推進亞洲區域一體化進程,加強區域金融合作,在亞洲互聯互通、湄公河次區 域開發等方面開展具體合作﹔繼續致力於維護朝鮮半島和平穩定,堅持推進六方會談進程,為實現半島無核化和本地區長治久安作出貢獻。
 
歐美債務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沖擊,使中日兩國發展的外部環境趨於嚴峻。雙方要共同應對世界經濟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充分利用聯合國、G20、APEC等多邊 平台,就維護全球經濟穩定、推進國際金融體制改革、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機制等保持密切溝通和協調,在應對氣候變化、恐怖主義、資源能源安全、糧食安全、傳染 性疾病等全球性課題方面開展合作。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作為近半個世紀中日關系發展的親歷者,我深感中日關系的 成果來之不易,需要我們精心呵護,倍加珍惜。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又是中日國民交流友好年,但現在竟然成為中日關系的多事之秋,我為之深感遺憾。但我對中日關系的發展前景仍然滿懷信心。因為我堅信,中日關系保持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兩國民 眾絕大多數都認識到中日關系的重要性,都會從國家的戰略、長遠和根本利益出發思考問題,都願意致力於實現中日世代友好。隻要雙方堅持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 牢牢把握兩國關系發展的正確方向,堅持按照四個政治文件和雙方迄今達成的共識妥善處理有關問題,著眼未來,維護大局,堅定推進戰略互惠合作,就一定能夠推 動中日關系健康穩定發展,就一定能夠將中日友好的神聖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謝謝大家!
 
(責編: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