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8月7日電“蘇拉”剛走,“海葵”接踵而來。還在慶幸前者虛驚一場之時,后者已直接向浙江咆哮而來。
面對無可抵擋的自然災害,已經四年沒有遭遇台風正面登陸襲擊的浙江省高度重視,根據過去幾年形成的科學“避台”的經驗,組織進行了107萬人的緊急大轉移,確保不死人,少傷人,少損失。
海葵成“海怪”,強台風步步緊逼
台風“蘇拉”、“達維”前腳剛走,今年第11號強熱帶風暴“海葵”即將接踵而至,不斷加強,步步緊逼,變成了可怕的“海怪”!
浙江省氣象局局長黎健表示,“海葵”自3日在西太平洋上生成后,基本上是直奔浙江而來,來勢凶猛。
據氣象專家介紹,“海葵”具備一些明顯的特點,剛生成時移動很快,約每小時30公裡﹔5日起移動明顯減慢,目前移速僅為每小時15公裡﹔6日有一段時間甚至不動、少動,7日則快速變強。
截止到7日20時,海葵近中心最大風速15級,中心氣壓945百帕。
黎健介紹說,預計“海葵”的登陸點在三門灣一帶沿海,登陸時間可能約在8日5時至6時。其影響程度和2004年在台州登陸的強台風“雲娜”相似。
資料顯示:“雲娜”台風曾造成浙江179人死亡,9人失蹤,為1956年以來登陸我國大陸強度最大的台風,直接經濟損失達181.28億元。
受外圍風圈影響,浙江省大部分地區出現了降雨,局地強降雨。浙江省水文局的監測顯示:6日8時至7日20時,全省單站累計降雨量超過50毫米的有279個站,超過100毫米的有75個站,超過200毫米的已有10個站,較大的有寧海縣韓家?達到了256毫米。
浙江省海洋漁業局局長趙利民說,截至15時,浙江沿海海域最大浪高舟山達7.2米,溫州達8.2米。
截止記者發稿時,台州大陳島風力曾達到16級,島上電力中斷。浙江三門泗淋鄉、健跳鎮等地,出現樹木吹斷、房屋倒塌、道路受阻等情況。
氣象專家表示,“海葵”的影響持續時間可能較長。由於大陸高壓東移,引導氣流由偏東轉為東南,“海葵”登陸后有可能少動或向偏北方向移動,在華東地區滯留的時間較長,浙江、江蘇、上海等地部分地區的降雨估計會在3天左右。
根據浙江省氣象台預報,“海葵”台風影響期間(7日-10日)浙東、浙北及浙中的東部地區將有100毫米以上,局部200毫米以上降水,特別是甬江、椒江及曹娥江部分地區可能達到300毫米以上降水。
百萬人大轉移,三十六計走為上
面對越來越強的“海葵”,多年受台風襲擊的浙江再次舉起科學防台的“法寶”:躲台風。
從數年前的“抗台”到如今的“防台”,一字之差,背后是浙江人民與大自然斗爭的智慧結晶:防御台風這類的災害,態度一定要堅決,准備一定要更充分,人員轉移是防台的最有效措施。“三十六計”,“走”為上,地方政府根據台風影響程度主動安排進行海塘外、非標准海塘內、危房、山地災害易發地區、易遭洪澇威脅等危險地帶的人員梯次轉移。
面對台風,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省長夏寶龍多次趕赴防汛指揮部,了解情況,指導防台工作。趙洪祝說,要以“不死人、少傷人、少損失”為目標,不留一處死角。夏寶龍明確提出把人員轉移作為防台的最有效措施來抓,絕不疏漏一處、疏漏一戶、疏漏一人,各項防御工作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浙江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浙江多年來的抗台理念就是“不怕‘十防九空’,寧聽群眾一時罵聲,不聽群眾事后哭聲”。
在7日上午發出的緊急通知中,浙江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明確提出:受台風嚴重影響的地區應該根據預案採取停工、停業、停課、停運、停市等應急措施。並嚴令嚴防已撤離的人員擅自返回,台風嚴重影響區域的學校、培訓機構一律暫停各類補習班和興趣班等,關閉台風影響地區的景區,停止游樂設施、游覽船隻營運。“盡量減少人員戶外活動,千方百計避免人員傷亡。”
三門縣蛇蟠鄉大學生村官積極加入抗台應急小分隊,在接到大頭港碼頭養殖塘通道還沒完全堵上的險情報告后,迅速行動, 裝沙包、背沙袋、堵低窪口,不到半小時,應急小分隊沿就在大約10米寬的缺口上筑起一道防洪堤。
8月6日下午,溪水暴漲,居住在三門縣海游鎮后林村山根裡壁溪灘邊的兩戶農戶在村干部再三勸導下還不願轉移。得知情況后,片長葉鑫煥帶人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耐心解釋,極力勸導轉移。最后在轉移途中,溪水已漫過小路,深至膝蓋。被解救的群眾后來說,如果晚走幾分鐘,就有可能被困在裡面,面臨生命危險。
在與台州市一灣(三門灣)之隔的寧波市象山縣,一場“轉移大戰”也在繼續。“浙象漁48022”號5日晚剛駛入石浦港避風,6日又被通知再次轉移,這讓船老大林國球很難接受,“有必要嗎?萬一台風不來,柴油費不是白白浪費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隻能耐心做解釋,勸解再勸解。”石浦鎮干部林賽炳說。
“村裡所有的人都撤出來了!”8月7日14時,在強台風“海葵”登陸前,寧海縣黃壇鎮人大主席龔以海稍微鬆了口氣。龔以海負責聯系的下楹坑村地處地質災害多發區,一旦遇到暴雨和大風天氣,很可能發生山洪、泥石流等災害。而村裡原有的291名村民大多外出打工,隻剩下28名老弱村民留居,面對自然災害的防護能力很低,一旦發生災害后果不堪設想。
80多歲的王善華老人堅持要留在家裡,龔以海和村干部足足勸了他3個多小時,才使他同意到安置地點暫住。“真到了最后關頭,就是搶也要把老人帶走!” 龔以海說。
“目前,全省7000多所城鄉避災安置場所隨時可以接納避災轉移人員。”浙江省民政廳副廳長俞志壯說,全省各級民政部門已經對城鄉避災中心、敬老院、福利院、光榮院、中小學校等可用於轉移安置災民的避災設施進行了安全檢查。
來自浙江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的統計顯示:截至7日21時,全省已經轉移了1073662人。其中危房轉移人數380757人、可能出險水庫和易遭洪澇災害威脅影響人員76207人。
截至記者7日22時發稿時,強台風“海葵”奔來,轉移仍在繼續……
百姓有水喝,有飯吃,黨員干部通宵堅守
面對百萬人的大轉移,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確指出,保証轉移人群有水喝,有飯吃。而黨員干部,必須堅守崗位。
在三門縣海游鎮心源小學安置點,這是一座寬敞明亮的新教學樓,現在三樓的教室都打開了,幾家當地企業的員工都在這裡。許多男的圍著打牌,或者下象棋,女的在聊天,磕瓜子。
來自四川的何建林說,還是第一次遇到台風,不知道到底怎樣。下午一點,政府就叫企業把我們集中送到這裡來了,叫我們晚上別出去。“今天放假,工資照發不誤,晚飯也有人統一安排了。”
台州市路橋區的金清中學是路橋區三個安置點之一。學校的大禮堂裡,五彩的塑料布一字席地鋪開,挂在高高天花板上的吊扇都在工作,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在這裡安置的大多是當地的外來務工人員,44歲的李香娥來自湖南,平時住在填埋場附近的木制簡易平房裡,這會正和幾個老鄉一起圍坐在被褥上。
李香娥說,原來住的地方很危險的,估計台風一來,工棚要吹倒,現在到這裡來,就安心了
而另一旁的彭南海顯得有經驗的多,老家同樣在湖南的他到台州已經七、八年了,每年的台風季他都要到安置點呆幾天。“每年都是政府轉移的,政府有車接送,還給我們准備了礦泉水,發了餅干。”
據介紹,金清中學的安置點可以容納1000多人,當地政府部門給這裡的每一個人准備了晚餐和夜宵。在安置點的人們,對外面的大風大雨並不感到害怕。有人甚至還搬來了電腦,打算在安置點用電腦看些電視電影。
面對台風,廣大黨員干部注定一夜無眠。在台州市三門縣健跳鎮的海塘,遠處的波濤洶涌翻滾,“擠”到岸邊巨大海浪猛烈撞擊堤壩、海塘,激起的浪花瞬間膨大、從天空洒下。
附近值守的一位村干部林澤楚告訴記者,他現在是24小時“領命”在沿線海塘巡邏,一旦發現險情,將第一時間上報。
“三門已經多年沒有遭遇過台風的正面襲擊了”,三門縣委書記董服標說,“我擔心老百姓麻痺大意,越到關鍵時候,越要我們的干部發揮核心作用,這不是口號,現在全縣各級約8000名干部都在第一線。”
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說,越在艱難時刻越考驗黨員干部,面對強大災害,廣大黨員要發揮先進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堅決克服麻痺僥幸思想,把事關人民生命安全的各項措施做細做實做到位。
“海葵”步步緊逼,浙江人民枕戈待旦…… (新華社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