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7月19日15:08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中新網珠海7月18日電(冒韙 陳彥儒)18日,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向媒體公布,首屆國際中國學日前在珠海開班,有來自加拿大、巴基斯坦、葡萄牙等國的11名學生入學。
據北師大珠海分校副校長傅愛蘭透露,首屆國際中國學於7月14日開課,至8月16日結束。由加拿大阿卡迪亞大學文學院院長、東北亞研究中心主任、歷史系白仁思教授,加拿大聖瑪麗大學現代語言與亞洲研究中心包凡羽教授,及北師大珠海分校文學院漢語教師邱月博士共同為學生授課。
據了解,首屆國際中國學目前開設了“中國語言與文學”、“現代中國”和“當代中國專題:商業、全球化與經濟”三門課程,有11名來自加拿大、巴基斯坦、葡萄牙等國的學生入學。
中國語言與文學課程主要內容是漢語學習,包括普通話正確發音、讀寫漢字、理解基本對話及中國文學重要作品等。
“當代中國專題:商業、全球化與經濟”主要研究中國二十世紀80 年代晚期至今的一些重要主題,這一跨學科的課程不僅對一系列經濟、商業、財政、外交、法律事務、歷史、文化主題進行剖析,還包括對一些名勝古跡、商業區的實地文化考察。
對於國際中國學的特色,北師大珠海分校文學院院長張明遠教授介紹說,國際中國學是由加拿大中國學教授與北師大珠海分校文學院教授一起策劃並籌備的系列課程,提供在中國實地考察和實習的機會,所有學分課程均用英語授課,學分能轉換為外國大學學分。
國際中國學,除了在語言上解除了外國學生親近中國文化的顧慮,創新之處還在於聘請的外籍教授都對中國的語言、文化、歷史頗有研究,被稱為“中國通”,他們將以外國人的視角來講述他們眼中的中國,以區別於傳統國際項目中的“中國人講中國”。
來自加拿大的白仁思教授是中國近代歷史及文化領域的專家,他引用了老子的“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來形容國際中國學的開學,他認為在現在這樣的歷史變革時代,讓外國人和中國人的年青一代學習中國認識中國變得至關重要。他相信,通過首屆國際中國學的舉辦,參與其中的外國和中國年青一代一定會很有收獲。
包凡羽教授精通中文、日文,是東亞文化、教育心理學等領域的專家。他也認為,變革越大就越需要讓年青一代了解中國的文化,讓外國人知道中國的語言文學背后的文化因素。
北師大珠海分校副校長傅愛蘭告訴記者,國際中國學已被列入該校“十二五規劃”的重點項目,她希望通過首屆國際中國學的開辦,爭取做出特色,做出品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