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7月16日11:02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剛投入運營的清盛新港。本報記者 孫廣勇攝
中國貨船在清盛新港卸貨。本報記者 孫廣勇攝
清盛,位於泰國最北部的清萊府,寧靜的小鎮得益於湄公河航運的快速發展,大量貨物在這裡集散,泰國政府計劃將其發展為通往大湄公河次區域的門戶。清盛港建於2003年,隻有兩個12×50米的泊位,僅能停靠4艘船隻,不斷增加的貨運使得它不堪重負。一個多月前,泰國政府投巨資建設的清盛新港投入運營。
記者從已經關閉的舊港向下游行駛約9公裡,來到了清盛新港。港口大門前,新修的四車道公路十分平坦,可以通往周邊的湄塞、湄尖、清孔等城市,計劃中的曼谷清邁高速鐵路也將修建支線通往清盛。清盛港經理威拉告訴記者,“除了擴建新港口輻射全國的道路外,港口的年吞吐能力也大幅增長,設計能力達到600萬噸,清盛新港在等待著中國船隻的到來。”
瀾滄江—湄公河的國際航運始於1990年。2000年4月,中老緬泰四國簽署四國通航協定並於2001年6月正式通航,通航范圍從中國思茅港至老撾琅勃拉邦,總長786公裡,明確對外開放的港口、碼頭共14個。但泰國外交部負責“中老緬泰瀾滄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協調聯合委員會”事務的瑟提功告訴記者,目前航運主要在關累至清盛的265公裡,自清盛以下就很少有客運和貨運,隻有一些當地的小船在湄公河上打魚。
清盛港作為瀾滄江—湄公河流經泰國最重要的港口,來自中國的日常用品、水果蔬菜從雲南通過水路運至清盛碼頭,再分銷到泰國各地,泰國的食品、汽車、棕櫚油也經過清盛運往中國等周邊國家,因此清盛被認為是當地的貿易集散中心,通往大湄公河次區域的門戶。據清盛海關統計,2011年清盛港進口貨物額約11億泰銖(1元人民幣約合4.8泰銖),其中來自中國的商品達97.3%,出口貨物額約90億泰銖,其中43.1%出口到中國。2011年進出清盛港船隻3937航次,中國船隻為1301航次。
在清盛街頭,記者看到大大小小的店鋪沿著河岸擺開,銷售的大部分是來自中國的日用品,從電器到服裝,品種多樣,還有一些來自老撾緬甸的商品。如果是溫帶水果季節,還能看到成箱的蘋果、橙子等中國水果擺在路邊銷售。
一位長年在湄公河上開船的船長告訴記者,從關累到清盛行船約11個小時,從清盛逆流而上,大約1天,主要看湄公河水位的高低。水位基本在1.5米-7米,隨季節變化。在2-5月的枯水季節,隻能通行150-200噸級的貨船,到6-8月豐水季節時,可通行250噸級的貨船,9月—1月水深七八米,可通行更大的貨船。
在清盛新港,記者看到它面積很大,據介紹有64萬平方米,建設了兩個雙級傾斜式碼頭和一個直立式碼頭,用於不同的貨物搬運。港口可以同時停泊10艘船隻,還有兩個大型倉庫用於放置貨物,以及大型的貨物轉運區。在港口,還設置了一站式服務,所有港務、海關、檢疫、出入境等都可以在這裡完成。
但是在新港口,記者看到隻有一艘來自西雙版納的船隻在卸貨。船員告訴記者,由於水位不高,通往新港口的航道還不順暢,而且新港口生活設施不夠完善,舊港口關閉后,大部分中國貨船都停靠在一個私營的哈清碼頭。
在清盛,除了泰國政府設置的清盛港外,還有不少私人經營的小碼頭,記者看到這些小碼頭停靠很多插著老撾國旗的小貨船。清盛海關關長順蓬向記者提供了一組數字,2012年財年上半年(自去年10月-今年3月)共有3677航次船隻出入港口,中國船隻僅為255航次,而老撾船隻達3354航次。其主要原因是中國船隻因安全顧慮而減少,大量小型老撾船隻開始投入運營,但它們的載重量通常是中國船隻的1/5。
清盛港經理威猜對記者表示,從清盛港可以通過陸路輻射至東南亞各國,海路還可以通過曼谷港、廉差邦港及拉農港連通世界各地。隨著中國以及流域各國經濟的發展,以及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的推進,對瀾滄江—湄公河航運需求不斷增加,目前清盛地區大小港口年吞吐貨物量約30萬噸,主要依靠這一水域的100多艘中國貨船運輸,它們至少承擔了90%的貨運量,對於湄公河航運十分重要。但目前隻剩下60—70艘中國貨船在繼續營運,需要更多的中國貨船。清盛水上警察局局長他寧瓦對記者表示,湄公河四國聯合執法機制啟動幾個月以來,各國各部門協調逐漸順暢,湄公河安全形勢得到很大改善。每次中國貨船出發后,都可以呼叫沿途巡邏船隻提供保護,確保航行安全,“清盛新港期待著中國船隻。”(本報駐泰國記者 孫廣勇 於景浩)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2年07月16日 第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