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6日電 (金融頻道 孟欣)央行5日晚發布公告,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2年7月6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准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准利率下調0.31個百分點﹔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准利率及個人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相應調整。
此次央行動作距上一次6月8日降息還不足一個月。加之此前“珠三角”金改方案、新36條實施細則逐步完善、央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等一系政策出台,讓市場對經濟前景充滿期待。有專家表示,央行降息之舉,對於資本市場的投資具有引領效果,或刺激三季度經濟增長回升到7.8%。
刺激政策密集出台 利好經濟復蘇
CPI作為最受百姓關注的經濟指標之一,也可以看做是經濟的晴雨表。在經歷了去年數月高企的狀況之后,CPI跨入新年后便不斷下跌,使一直以來的“通脹”狀況得到極大緩解﹔但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投資低迷,使2012年夏天的投資市場變得格外肅殺。
年初,維持經濟“適度增長”概念年內首次提出,隨之而來的存款准備金率2次下調,為銀行業釋放源源不斷的資金流。而中國人民銀行26日發布公告稱,當日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於公開市場開展950億元的逆回購操作,也被看作是降息的前兆。
除央行為實體經濟注入活力外,民間資本的重要性也進一步受到重視。溫州、珠三角金融改革先后開啟,民間投資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完善地方金融組織體系、健全民間資本市場體系、創新金融服務體系、構建地方金融監管體系,一個個核心命題正在一一破題。而新36條實施細則逐步完善,使得民間資本有機會流入到更多的實體經濟領域,為刺激和提振經濟做出貢獻。
利率市場化再邁一步 樓市或將迎來“春風”
近日,央行發布2012年《中國金融穩定報告》,報告除了提出中國的貨幣政策外,還著重強調了要積極推動市場制度建設與資源市場化配置,並把下一步重點放在了深化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形成機制等重點領域改革。
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曾在接受中新網金融頻道採訪時表示,降息最重要之處不在於利率的降低與否,而在於擴大了利率浮動范圍,意味著把定價權更多交給了金融機構,讓金融機構自主定價,這是利率市場化推進的重要信號,對金融市場改革尤為重要。
而個人房貸利率隨降息下降,使房地產市場也迎來了“春風”。房地產市場業內人士表示,降息對樓市的影響是明顯的,將產生5個方面的利好。首先對於房價來說,降息速推了房價的上漲預期﹔再者兩次降息累積釋放了8400億資金,緩解了開發商的資金壓力﹔而對於購房人來說,降息可降低購房成本﹔同時,降息使得更多的剛需得到釋放,促進樓市的成交﹔此外,降息能促進市場的回暖,增強開發商的信心以及購房者入市的意願。
在“史上最嚴厲”樓市政策調控下,一年多來,多地房地產市場交易量銳減,土地交易遇冷。國家統計局此前的數據顯示,2012年1-4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583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7%,增速比1-3月份回落4.8個百分點。1-4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2156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3.4%,商品房銷售額12421億元人民幣,下降11.8%。
而銀行基准利率再度下調,貸款利率比存款利率下調的絕對點數大。按照基准利率,降息后,百萬房貸20年等額本息月均還款減少148元,總利息減少35567.61元。
專家麻辣點評降息 三國救市“聯手”還是“巧合”
此次央行降息所欲何為,眾多業內專家中說紛紜,但對實體經濟的提振和對利率市場化的推進方面達成共識。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員巴曙鬆表示,此次降息距上次降息不到一個月,這種頻率的降息操作在歷史上並不多見,一個原因是CPI回落趨勢超乎市場預期,按目前趨勢七月份CPI有望回落到2%以下,為宏觀政策放鬆提供了空間,另外經濟增長持續回落也促使包括降息在內的新的適度放鬆政策出台。持續降低的貸款利率有利於激發貸款需求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央行年內二度降息,且為非對稱降息加上貸款利率下限進一步擴大,保增長的意圖非常明顯,通脹持續回落也為降息打提供了條件。再度降息有利於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促進經濟平穩增長。若經濟超預期下滑,年內不排除再次降息的可能,准備金率也將適度下調,以應對外匯佔款增量下降。
而此次央行降息動作並不孤單。歐洲央行也選擇在同一天進行降息,對於“聯手救市”直說,專家也是各持己見。銀行証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對此表示,各國制定政策都是根據各自的情況。中國經濟的穩定就是對世界經濟最大的貢獻。沒有必要把本次降息理解為“全球聯手救市“。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茉楠表示,央行此次降息,又是全球央行的集體行動,就在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年內二次不對稱降息之后,歐洲央行也將再融資利率降至0.75%,這是去年全球六大央行聯手救市的翻版,當時,也是人民銀行順勢而為,率先降息,隨即六大央行集體注入流動性,降低美元拆借利率,看來全球各大銀行還是很有默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