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駐台記者手記:隱在鬧市的小廚房

2012年04月16日19:07    來源:海外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正在做示范的廚師喬艾爾。海外網記者 王昭攝
 
 
正在做示范的廚師喬艾爾。海外網記者 王昭攝
 
海外網台北4月14日(記者 王昭 吳亞明)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是快樂的﹔能把有興趣的事情當成職業,那就是快樂加幸運了。台北大安區永康街的一所民居裡,四五個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就是這樣快樂又幸運。他們都對烹飪有興趣,共同維持著一間名為4F Cooking Home的廚藝工作室。
 
工作室定期舉辦廚藝班,也把在這裡誕生的美食菜譜編成書。除了這兩樣,他們不提供別的服務。工作室指導劉永偉說:“我們幾乎不賣其他東西……我們隻想讓喜愛烹飪的人聚在一起。”
 
工作室成立於2008年,幾經裝修,現在是簡約的歐美風格:青藍色地毯、原木家具、開放式廚房、客廳桌子上的玻璃瓶裡,插著一把素素淡淡的花……書架上有一堆世界美食達人JAMIE OLIVER的著作,陽台上擺著好幾盆可供烹飪的紫蘇和九層塔。
 
4月11日,廚師喬艾爾正在4F Cooking Home做現場示范,順便推介他的新書《菜市場裡的大廚》。一個半小時裡,喬艾爾先后端出番茄燉雜蔬、味增?魚佐鳳梨莎莎醬和鯛魚冷肉盤。味道之美不用說,單是欣賞五顏六色的新鮮食材幻化成這些佳肴的過程,就足夠享受了。
 
喬艾爾是廚師,但4F Cooking Home並不排斥非科班出身的老師。任何人,無論上班族或是主婦,隻要在烹飪上有一技之長,都可以在這裡授課。他們當中有台灣本地人,也有來自歐美或日本的朋友。
 
課程的內容是各地老師拿手的家鄉菜,於是工作室的facebook就成了各地美食的匯報展:西班牙海鮮飯、意大利pasta、墨西哥卷餅……品相不輸專業廚師的料理。
 
至於學生,平時來上課的大多是家庭主婦,周末課程的生力軍則是打拼的上班族。考慮到大家都很忙,4F Cooking Home的每個課程隻安排一次,每次兩個半小時,四五種菜式一口氣教完。這樣,就是來台灣短期旅游的人也能參加。“有不少香港人會來上課。他們從網路上找到我們,先是打電話咨詢,選好課程就過來。”劉永偉說。課時費也貴,總共2000元新台幣,涵蓋食材的費用。課程結束后,當然是激動人心的品嘗時段。
 
這麼密集的授課,記不住怎麼辦?李永偉說,學員可以通過網絡和工作室再溝通。於是,一個因為美食而聯結的網絡形成了,它從藏在永康街的這間小廚房出發,伸展向世界許多角落。
 
關於工作室未來的規劃,劉永偉坦言,還沒想到那麼遠。“我們不怎麼盈利,但大家很開心。做這個工作室也不是為了賺錢,或是積攢什麼本領,大家看重的還是興趣……”
 
曾聽人講過,台灣已經出現這樣的年輕人,他們甘於經營咖啡館之類的小事業,為的只是興趣,或是朋友們聚在一起能有個地方坐。在都市裡生活,隨處都有被人稱斤論兩的壓力,這樣的生活方式,有人認為是逃避,也有人認為是超脫。
 
 
 
(責編: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