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香港交通不堵車是最大人性化

2012年03月23日09:42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香港交通井然有序

  一個外地人到香港呆上幾天,“購物天堂”是一個深刻感受,另一個難忘的感受就是“彈丸之地”的香港,交通卻十分順暢。“不堵車是交通最大的人性化。”香港人如是說。 

  九成市民公共交通出行

  香港總面積1070平方公裡,80%以上都是山地,總人口超過700萬,根據香港政府2010年年報,香港公路全長2076公裡。2011年,香港私家車加上政府車輛以及其他公共交通車輛,共計630281輛。計算起來,人均道路不足0.3米,每公裡道路承載車輛數高達303輛。 

  所以,毫無疑問,香港的人口和車輛密度均居世界城市前列。

  可是,在香港,即使在高峰時段,香港也一般不會大堵車﹔即使在繁華的商業中心,交通也秩序井然﹔在香港,很少見到四車道以上的馬路,大部分公路都只是兩車道,大多數都是單行線,香港道路雖窄,層次分明,空中交通非常發達,雙層路、回轉線、高架橋比比皆是。

  香港交通為何絕大部分時間保持暢通?首先,這與市民對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密不可分。根據香港運輸署統計的最新數據顯示,香港約有九成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其比例為全世界第一。

  香港運輸署統計顯示:2010年年底,香港平均每天公共交通乘客人數為1160萬人次。其中,鐵路每日載客量佔公共運輸總載客量約36%﹔其他陸路交通工具主要包括專營巴士、公共小型巴士、的士和非專營的居民巴士等,佔公共交通總客運量的60%。香港巴士由大地產商控制。九巴的背后是新鴻基,城巴、新巴的背后是新世界。地產商負責專營巴士就是為了使公共交通配套和自己的住宅、商業物業結合起來。為了爭奪客源,打折優惠活動不斷,受益的是市民。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鐵路交通系統很發達,路線全長約240公裡,由地鐵、輕鐵、機場快線等行車網絡構成,總共152個站點。港鐵有13個換乘站,9個可以實現同月台換乘,換乘時間大概隻需15秒鐘。而且每個地鐵站外就是一個公交中心,大量公交線路接駁,市民通常隻需要倒一趟巴士就能坐上地鐵。香港運輸署表示,在未來的交通規劃中,鐵路依然是政府發展的重中之重。香港將在鐵路沿線地區進行密集發展,方便集中在這些地區居住和工作的市民步行至鐵路車站。

  交通規劃可延續性發展

  當然,香港交通順暢,不只是因為有完善而人性化的陸路公共交通、有發達的地鐵網絡,還因為城市規劃做得好。確切地說,香港城市整體運輸研究規劃最為重要的一項原則就是,任何一塊土地的城市建設發展容量都必須以交通容量為上限。香港政府要求“城市規劃必須執行可延續性發展的概念”,交通規劃可持續規劃期限為40年。

  舉例來說,在香港如果某地的所有交通方式加起來所能容納的交通流量為每天10萬人次,那周邊的房產項目設計必須在10萬人以內。這與內地一些急於發展房地產、搞大開發大建設的城市在態度上截然不同。

  眾所周知,香港可供利用的土地面積有限,為了榨取每一塊土地的最大利用價值,必然會將城市規劃做到最好。與人居密切相關的交通問題,自然是考慮重點。香港政府並不將公共交通作為福利事業,而是將其經營權交給私人公司,地產商往往身兼提供公共交通服務一職,利用公共交通為自己的產業增值,公共交通本身也成為利潤增長點。政府則制定條例,規范行為,保証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務。在各方互相倚重和配合的前提下,香港的公共交通得以良性循環發展。

  市民有出行方便的權利

  “香港政府與地產商、發展商的關系包含了3個方面:市場、監督和監管。”香港大學城市規劃系陳振光說,“在市場化運作中,政府首先充當監督者的角色,以保証公平交易,發揮適當的監督角色﹔而‘監管’這個詞的意思比‘監督’更嚴肅和有力,描述政府更為強勢的監管行為。三者相互作用、相輔相成。”

  為了治理堵車,香港運輸署除了鼓勵市民利用公共交通,打造鐵路網為主、公交線為輔的生活圈、交通基礎建設長遠規劃外,還通過財政措施控制汽車增長,靈活適時的交通管制等。“一個正常社會的市民,必須擁有出行的權利和方便。而政府的責任就是保証每一個市民生活都能維持一定的水准。在交通問題上,香港政府近年來做到了這一點。”香港交通規劃專家黃良會說。(本報記者 徐 蕾)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2年03月23日   第 09 版)

(責編: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