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21日電 題:注重發展質量與效益 加大改革開放力度——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解讀《東北振興“十二五”規劃》
新華社記者 江國成
國務院近日批復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組織編制的《東北振興“十二五”規劃》。這份規劃有哪些亮點?對民生改善設立了哪些目標?東北振興戰略實施九年來成效如何?記者就此採訪了發改委有關負責人。
九年振興成效明顯
這位負責人說,九年多來,東北振興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主要表現在:經濟實力顯著增強,2011年東北三省經濟總量達到4.5萬億元,是2004年的3倍,經濟發展速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質量和效益明顯改善﹔百萬千瓦核電裝備、百萬伏特高壓輸變電設備等一大批重大技術裝備研制成功,極大提升了中國裝備制造業水平和國際競爭力﹔現代農業貢獻突出,糧食產量由2004年的1446億斤提高到2011年的2155億斤,為全國糧食實現“八連增”作出了重要貢獻。
此外,東北地區改革開放成效顯著,國企改革攻堅取得了重大突破,多種所有制經濟蓬勃發展,沿海沿邊開放同步推進,利用外資大幅提高﹔社會民生明顯改善,新農合參保率達90%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降到4.3%以下,改造城市棚戶區1.3億平方米,惠及650萬住房困難群眾。
這位負責人坦承,制約東北振興的體制性、機制性、結構性矛盾尚未根本解決,國企改革還有待深化,特別是國有林區、墾區和廠辦大集體改革亟待突破﹔有利於轉方式調結構的體制機制還有待完善﹔提升區域科技創新力、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動力機制還有待加強﹔區域內部、城鄉之間、產業之間的結構性問題還有待解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