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期間,世界自然遺產地江西鷹潭龍虎山下游人如織,除了美麗的風景,周邊農村整潔的環境面貌也給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趁著假期,鷹潭市青年志願者協會再一次組織環保志願者小分隊,走進龍虎山蘭車劉家村,開展“環保知識進鄉村”活動,發放宣傳單,並贈送了500冊環保書籍,受到農民歡迎。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鷹潭市農村環境衛生面貌的好轉,與當地推行的農村垃圾處理新模式密不可分,鷹潭市青年志願者協會也因此被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第五屆中國青年豐田環境保護資助行動”優秀團隊的稱號。
推進農村衛生清潔工程
鷹潭的農村地區佔全市面積的大部分。過去,農民衛生習慣差,垃圾亂扔,污水橫流。流經鷹潭的信江是鄱陽湖的主要支流水系之一,農村地區大量的生活垃圾,不僅影響群眾生產生活,並隨信江漂流對鄱陽湖構成污染。
界牌電廠位於信江匯入鄱陽湖的重要關口,電廠團支部書記萬軍在這裡工作了15年時間,對農村垃圾的記憶相當深刻。“在入庫口,我們安裝有攔截垃圾的柵欄,過去,這個垃圾量是相當驚人的,特別是每逢汛期,隨水而至的枯枝斷木、農藥棄瓶、白色飯盒等垃圾,把幾十米的平台堆得滿滿的。除了水庫工作人員外,我們還要外請當地村民一起來清除垃圾,再用農用四輪車拉走,一干就是一整天,能清出好幾大車垃圾。”萬軍說。
為改變衛生環境狀況,從2009年起,鷹潭市委市政府大力實施農村衛生清潔工程,構建農村垃圾無害化分類處理的“2+5”(以農戶和保潔員為主體,用5種方法將農村垃圾就地無害處理)新模式。市青年志願者協會主動策應,在全市成立環保志願者服務隊,組建志願者巡回宣講團,援建垃圾焚燒爐,動員廣大農村青年積極參與衛生清潔工程。
萬軍表示,現在情況當然好了很多,即使是汛期,兩三個水庫工作人員很短時間就能把入庫口清理完畢,垃圾量大為減少。
向村民發了“兩桶一袋”
在農村推廣環保,需要改變延續多少代的衛生習慣,做起來比想象的要難許多。
鷹潭團市委副書記周谷昌說,最開始當然是搞宣傳。我們組織一批批志願者,騎自行車下鄉宣傳環保理念,開始時真是沒人搭理。有的村民看我們講得熱鬧,仔細一聽,原來是講環保,便說,去去去,別耽誤我干農活。我們下發的宣傳單,農民看都不看,轉手就扔進垃圾桶,本來是來宣傳垃圾減量的,結果轉眼就成了垃圾制造者,真是令人尷尬。后來,我們改進了宣傳方法,組織環保主題的文藝演出,村民喜歡看節目,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對環保的認同。
彭良是太上村村民事務理事會理事長,也是村青年志願者小分隊的負責人。他曾在外打工多年,決定回鄉生活時對於漂亮的房子建在臟亂差的村庄裡實在無法忍受,市裡一推行農村衛生清潔工程,他便是個積極參與者。
“我們向村民發了兩桶一袋,讓村民把有機垃圾和無機垃圾分類放置,再把可回收垃圾放進袋子。現在村民們都知道垃圾分類存放了。”彭良說。
的確,在太上村,記者看到,村裡路面整潔,除了一些家境富裕的村民蓋起了小洋樓外,即便一些普通的平房,也收拾得干淨整潔。隨便走進哪戶人家,垃圾全都分別存放。
在許多村民家門前,還挂著“衛生文明戶”的小牌匾,原來,這是個激勵環保的小妙招——評比。每個月,村裡都要評選一次,由村民和環保理事會成員一起投票,所有家庭都能參加。評上衛生文明戶的,不僅挂牌鼓勵,有時還發一些毛巾肥皂等獎品。
村裡比很多縣城還干淨
在太上村,記者了解到,為了保持環境衛生,村裡聘請了兩位五保戶作為保潔員,每家每月交3元錢的垃圾處理費。
“這錢村民願交嗎?”
“怎麼不願意?每天一大早就有人把垃圾分門別類地收走,村裡比很多縣城還干淨,這錢村民交得可痛快了。”彭良說,沒有人不願意住在干淨整潔的環境裡。自從村裡面貌改變后,不說村民自己了,就連每天早晨來賣菜的小商販,也沒人隨地亂扔垃圾,剩菜葉子都會自行帶走。
在太上村的垃圾集中處理站,記者看到,這裡的垃圾分類存放,還建有小型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垃圾站旁有一個水泥固封的立方體,隻有一個小小的進口,這是廢舊電池存放處,避免了隨處拋棄污染土壤,待將來集中處理。
周谷昌說,現在鷹潭400多個自然村都建有一個集焚燒爐、晾晒池和回收品儲藏房於一體的垃圾處理站,再加上廣大農村青年的環保理念不斷提升,良好衛生習慣不斷強化,農村環境衛生有了長期的保障,鷹潭會越來越秀美、宜居。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1年10月22日 第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