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至27日,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會長鄭必堅和我出席了21世紀理事會在巴黎舉行的會議。該理事會是一個全球性的高層思想庫,主要研究21世紀人類面臨的大問題。20國集團是國際關系的一個新生事物,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20國集團峰會在應對危機方面發揮了突出作用。因此,即將在法國戛納召開的20國集團峰會就成為本屆21世紀理事會關注的核心,本次會議被稱為“20國集團峰會預備論壇”。
參加這次論壇的正式嘉賓僅29人,但層次很高,有各國前政要、諾貝爾獎獲得者、知名學者和杰出的企業家。美國前副總統戈爾、英國前首相布朗、德國前總理施羅德、西班牙前首相岡薩雷斯、墨西哥前總統塞迪略、巴基斯坦前總理阿齊茲、博茨瓦納前總統莫加、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拉米等均前來出席會議。
2008年的金融危機來勢凶猛,是繼1929年至1933年以來世界所經歷的最嚴重的危機。當時全世界都很擔心危機會演變為大蕭條,但是由於20國集團峰會的及時召開,採取措施,這次危機沒有演變為大蕭條。盡管如此,這場大危機並未完全過去,美國、歐洲和日本的情況都不好。特別是在當前形勢下,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愈演愈烈,20國集團峰會將會如何應對,這是全世界都關注的大問題。
當今世界面臨眾多問題和各種嚴峻的挑戰,國與國之間、不同民族之間、不同宗教信仰人群之間存在著大量分歧。然而,如果世界把注意力集中在分歧上,一定要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和主張,否則就沒有完,這條思路使國與國之間、不同民族之間、不同宗教信仰人群之間無休止地爭論、較量,乃至沖突和戰爭﹔另一個思路,則是把注意力重點放在擴大各方利益的匯合點,發展和構建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利益共同體上。這樣做的結果是,各國之間的共同利益將深入發展,各種不同形式的利益共同體會把世界各國緊密聯系起來。前一種思路會把世界引向災難,后一種則會引向光明。
在本屆論壇10月26日舉行的開幕式上,會議組織者在開幕詞中援引了鄭必堅會長“擴大利益匯合點,構建利益共同體”的主張,認為這個主張會指導21世紀理事會今后的工作。
10月27日上午,鄭必堅會長、英國前首相布朗、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和世貿組織總干事拉米按此順序在會上作了主旨演說。鄭必堅會長演說的題目是《關於“利益匯合點”和“利益共同體”的幾點思考》,他全面闡述了在全球擴大利益匯合點,構建利益共同體的主張以及他對21世紀第二個10年世界大勢的看法。鄭必堅會長的這篇講話受到與會者的熱烈歡迎。發言結束后,戈爾、布朗、施羅德、岡薩雷斯等前政要紛紛向鄭會長表示祝賀,並贊同他提出的看法。
27日,本屆論壇結束時發表了一項聲明,並在27日下午的記者招待會上予以公開發表。值得注意的是,聲明的第四段特別指出:“應對這一挑戰(指金融危機)的唯一辦法,是互相合作,進行必要調整,實現有利於各方的共同平衡。我們必須認識到,擴大利益匯合點是20國集團進程的核心,這樣我們便能夠在戛納會議上乃至今后的歲月裡,開始建立可持續的利益共同體。”
21世紀理事會負責人還表示,他們要把聲明遞交給本次20國集團峰會的輪值主席薩科奇總統,希望考慮採納論壇的意見。
我作為本屆論壇的參加者,深切地感受到盡管危機依然嚴重,然而世界很多有識之士都認識到,在21世紀,各國單獨應對全球性挑戰是不可能的,全球性問題必須全球共同努力才能解決。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胡錦濤主席曾經呼吁世界要“攜手合作,同舟共濟”,得到世界各國的熱烈響應。大危機並未演變為大蕭條,正是“攜手合作,同舟共濟”的結果。今天,人類也隻有“攜手合作,同舟共濟”才能恰當應對。擴大利益匯合點,構建利益共同體,必定會在即將於法國戛納召開的20國集團峰會上受到廣泛認同,這是世界走出危機的必由之路。(吳建民)
(作者為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1年11月03日 第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