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2013年08月02日08:25|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 摘要:他曾在16岁时脱离家庭,从香港回到内地;他曾在46岁时,出国转修经济管理,并被誉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在60岁本欲退休之际,他又走上从政之路,成就人生最辉煌的11年——1935年,成思危出生于风声鹤唳中的北平,父亲给他取名成思危,寓意“居安思危”,希望他不忘男儿肩负国家安危的责任。事实上,成思危的一生,也充满了选择与转折。 |
本报与海外网记者采访成思危(左二)后合影留念
成思危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毕业时,成思危被分配到沈阳化工研究院工作,满怀抱负地投入到“向科学进军”的祖国建设高潮中。正当成思危雄心勃勃要干一番事业时,“文革”开始了,戴着“出身官僚资产阶级”帽子的成思危,被下放当了锅炉工,后因周恩来总理评价他父亲的一句话,才最终摘掉戴了20多年的“帽子”。
“文革”结束后,成思危做了他人生第二个重要的决定,选择去美国读书,当时已在化工界小有名气的他,却改行学了工商管理。
毕业时,他推辞了美国公司和研究机构的邀约,也婉谢了父亲希望他回台湾继承家业,而是选择回国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出一份力,他将风险投资的理念带回国内,成为了后来享誉国内外的“中国风险投资之父”。
1994年,临近退休之年的成思危本打算安度晚年,去看看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姐妹。但是,作为知识分子的成思危,最大的希望是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能够达至高层,对国家和人民有所贡献,于是,成思危欣然接受了时任民建中央主席孙起孟的邀请,加入了民建,并在1996年民建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民建中央主席。1998年3月,成思危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人生的第三次转折,也让成思危从一名学者走向了政坛。
顺境不懈怠 逆境不沉沦
成思危的人生写满了自强不息,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顺境时不懈怠,逆境时不沉沦”。
“文革”结束,不少与成思危一样怀着报国理想投身新中国的香港青年,怀揣复杂的情感,离开了大陆,而成思危选择了留下。
放弃化工,当年在朋友们看来,成思危这是另起炉灶从零开始,并非明智之举。然而,成思危认定了的事,就一定会坚持下去。
1981年,46岁的成思危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管理研究院学习,由于是从化工专业转学管理,最初,别人一小时能读四五十页书,成思危则只能在字典的帮助下读2-3页书,难度很大。但在短短不到三年时间里,成思危愣是凭着一股韧劲儿,发表了十来篇学术论文,赢得了奖学金。当他把最后一学期的成绩单给他从台湾赶来已80多岁高龄的老父亲看时,成绩单上是三个A和一个A+。“我那一生都不肯轻易表达情感的老父亲也夸我:没想到你近50岁的人了,还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
成思危说,“虽然我没在湖南生活过,但可能还是继承了湖南人的内在性格:一旦看准了的问题,九头牛也拉不转。就像我父亲一样,敢于屡败屡战。幸运的是,我这些选择都对了,但当时看来,都冒着风险。”
![]() | ![]() |
(责编:夏丽娟)
成思危,激流三部曲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