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必居酱园店设在北京,相传创自明朝中叶。挂在六必居店内的金字大匾,相传是明朝大学士严嵩题写。六必居原是山西临汾西社村人赵存仁、赵存义、赵存礼兄弟开办的小店铺,专卖柴米油盐。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件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赵氏兄弟的小店铺,因为不卖茶,就起名六必居。
关于六必居的来历有三种传说。
其一说
六必居最初开业时有六人入股合开,委托当时写书法很不错的严嵩题匾。严嵩提笔便写了“六心居”这三个字。但转念一想,六心岂能合作,便在“心”上加了一撇,便成了今日的“六必居”。
其二说
此店始起于酿酒,而酿酒中提出:“黍稻必齐,曲种必实,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故称之“六必居”。
其三说
六必居起初经营“柴火油盐酱醋”,酱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后来酱
六必居(15张)菜出名了,就专门腌制酱菜。又在该街的中部开设了一家“六珍号”经营粮食油盐的商店。如今,“六珍号”仍是一家老字号副食店。三种说法以第一种说法流传最广、最深。
如今,到北京出差、探亲、访友的人们都免不了带回六必居的酱菜。朋友,去北京千万不要忘了买六必居酱菜!
六必居老酱园坐落在前门外粮食店街路西,其门面房子是中国古式的木结构建筑,为1994年重新翻建,仍保持着古香古色的建筑风格。堂内挂着相传是明朝时严嵩书写的结构匀称、苍劲有力的“六必居”三个大字的横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