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体育的爱好人所共知,尤其是足球方面,他年轻时曾多次去现场看球;近些年,他曾约陈培德谈足球反黑,在秦皇岛探访中国女足,在爱尔兰亲自试脚,在德国获赠勒沃库森10号球衣…… |
资料图:习近平主席踢球瞬间的飒爽英姿
海外网3月29日综合报道 “在彭丽媛眼中,丈夫既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也是一个普通人。他喜欢吃陕西、山东家常菜,朋友聚会时还会喝酒助兴。他喜欢游泳、登山,爱看篮球、足球、拳击等比赛,有时也会在深夜看电视转播的体育节目。”
去年12月23日起,新华社连续推出“中共高层新阵容”系列人物特稿,对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特稿中有上述文字。
“足球缘”始于青年时代
足球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而国家主席习近平不论是面对媒体接受采访,还是在海外访问,都毫不掩饰对足球运动的感情。这位中国国家主席,的确与足球结下了不解之缘。积弱已久的中国足球,需要一股自上而下的力量强势推动,习近平的足球情节,无疑是中国球迷最大的期盼和寄托。
在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前夕,习近平3月19日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多家媒体的联合采访。在回答巴西记者提问时,习近平直言自己“也是体育爱好者”。
习近平透露,自己喜欢游泳、爬山等运动,年轻时喜欢足球和排球。他对巴西2014年再度举办世界杯表示了祝贺,还风趣地谈到了2010年南非世界杯风靡一时的“预言帝”章鱼保罗。他说:“体育竞赛特别是足球比赛的魅力,就在于不可预测。上届世界杯有章鱼保罗,不知道明年还有没有可以预测未来的章鱼?巴西足球队有主场之利,我祝巴西队好运。”
习近平:中国足球要下决心搞上去
足球圈流传着这样的故事:2002世界杯期间,几位在央视侃球的主持人在某饭店早餐时“偶遇”习近平,从中国队到国际足球,习近平和主持人们相谈甚欢。虽然当事人对此讳莫如深,但习近平对足球的热爱可见一斑。
北京奥运会,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两次出现在排球比赛的观众席上。比赛尚未开始时,习近平和同在现场的国际排联主席魏纪中聊起足球,言谈之间对中国队奥运会上的表现颇为不满。曾经担任足协副主席主管市场开发的魏纪中,给习近平讲了当年的红山口会议和近年来职业联赛的发展。
2009年10月,在德国参观拜耳公司的习近平获赠了勒沃库森的10号球衣和一个2006年世界杯专用足球。他提到了中国足球:“中国有一流的球迷和全世界可观的足球市场。举办完奥运会之后,中国下了一个决心,既然我们其他的运动可以拿到金牌,那么足球啊,一定要下决心搞上去,但是这个时间会很长。”这是他第一次在正式场合公开谈论中国足球。
习近平的三个“中国足球梦”
2011年7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韩国民主党党首、国会议员孙鹤圭一行。在会面结束后,孙鹤圭将带有朴智星签名的足球送给习近平。习近平在会晤中表示自己对中国足球有三个愿望:一是中国足球队进世界杯,二是中国能举办世界杯,三是中国有朝一日能获得世界冠军。这让足球界颇为振奋,因为孱弱的中国足球需要领导人的深度关怀。
现实却很残酷。习近平表达三个愿望19天后,中国队踏上了2014世界杯征程。仅仅4个月后,中国队就折戟20强赛,再次与世界杯早早告别。
解放初,毛泽东指示学生要"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和“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一下就掀起了群众参与体育的高潮。70年代初,毛泽东和周恩来导演的中美结束冷战重新建交,也是用小小的乒乓球推动的。而今天球迷对习主席推动中国体育进一步发展也抱以高度信任和深切期盼。
过去半个多世纪,从中央领导到平民百姓,中国人为这只白色皮球魂牵梦系。它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书写了万千悲喜故事。它印刻着沧桑,承载着期望,凝聚着心血,也蕴含着深重的悲哀。不知何时,我们才能从这小小圆球上品尝胜利,感受久违的激情与欢乐?
(综合:《京华时报》、中新网、新华网、《体坛周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