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首先是一名记者,然后才是一名公益的志愿者,所以我在做‘微博打拐’、‘免费午餐’、‘大病医保’、‘候鸟保护’这些公益活动的同时,我也在履行一个记者的职责,对一些丑陋的公权力滥用问题,权力腐败问题,我们也进行监督和批评,现在我主要是通过微博这个私媒体,来表达我的意见或者做出建设。” |
原标题:(中国十年的国际坐标)从民间影响庙堂的“微力量”:一个媒体人的努力和政府的与时俱进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肖中仁 王竹):在许多国家“推特”(Twitter)如今已是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一条条信息成为了反映人们即时情绪的晴雨表。而中国式“Twitter”——微博在近几年也得到蓬勃发展,用户数量急剧增加,中国民众通过微博参与慈善公益、参政议政以及舆论监督等活动逐渐常态化,成为了推进中国社会成长的新力量,而中国政府也在与时俱进,确保公权力运行在阳光路上。
邓飞说:“乡村孩子因为饥饿而表现出来是面黄肌瘦,有些孩子中午就躺在教室里睡觉,有的孩子就去喝凉水,希望通过这些方法去抵御饥饿,因为我也是孩子的父亲,我觉得很酸楚,决心动手改变。”
媒体人邓飞,是中国慈善公益项目“免费午餐”项目的发起人。2011年,他在采访中偶然得知贵州毕节等地贫困山区的孩子存在营养不良问题,便和国内的数百名记者一道发起了“免费午餐”项目,在微博上发出呼吁后,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短短24小时内就募集了4.6万元。
同年4月2日,“免费午餐”的第一个项目——贵州黔西县花溪乡沙坝小学正式试点运行,为169名孩子免费提供一碗米饭、一碗菜汤和一个鸡蛋。邓飞说,尽管力量微薄,但令人欣慰。
邓飞说:“我经常会去学校,因为路途很遥远会比较疲惫,但是看到孩子们捧着饭盒在吃饭的时候,他们的笑容让我们感到很欣慰。”
随后,由邓飞组建的“免费午餐”项目团队建立了这一项目的官方微博,并公布捐款账户,吸引了上百万热心人士慷慨解囊,绝大多数捐款来自普通的工薪阶层。邓飞告诉记者,多数捐赠的数额都不大但从未间断,比如上海的一位卖猪肉的摊主,将每天开张的第一笔营业额捐给免费午餐项目,也有善于策划者效仿巴菲特“拍卖共进午餐”等多种形式来筹资,而募捐活动的效果也超出他的预期。
邓飞介绍:“我们从去年4月开始做免费午餐,到现在我们一共筹募到差不多4000多万的基金,动员了100多万人捐款。我们也和地方政府进行合作,形成了免费午餐执行的稳健模式,也影响到中央政府迅速做出调整和改变,我们一起部分解决了乡村儿童的饥饿问题。”
2011年10月26日,中国国务院决定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膳食改善计划,每年由国家拨款160亿元,按照每个学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政策惠及680个县(市)的2600万名学生。
具有借助微博平台、由民间自发等特点的“免费午餐”项目最终成为国家支持项目的成功案例,被学者认为是“中国慈善史上的一件大事”。类似的公益项目,诸如救助尘肺病农民工的“大爱清尘”、为贫苦地区民众捐衣服的“衣加衣”等自下而上的公益慈善项目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增多,曾因“郭美美”等事件影响而一度被认为进入“寒冬”的慈善事业开始逐渐升温。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中国网民使用微博的人数达到2.74亿,平均每5人中就有一人使用微博,每天发布超过一亿条微博内容。随着人气不断高涨,微博开始呈现出影响甚至制造舆论热点的力量。这也促使有十多年调查记者经历,曾写过160多篇颇有影响力调查报道的邓飞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微博上。
邓飞表示:“我首先是一名记者,然后才是一名公益的志愿者,所以我在做‘微博打拐’、‘免费午餐’、‘大病医保’、‘候鸟保护’这些公益活动的同时,我也在履行一个记者的职责,对一些丑陋的公权力滥用问题,权力腐败问题,我们也进行监督和批评,现在我主要是通过微博这个私媒体,来表达我的意见或者做出建设。”
近两年,微博的功能也逐渐受到中国政府各级部门的重视,大量的政府机构和公职人员纷纷入驻微博,据中国知名的微博产品——新浪微博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9月底,其政务微博已达50947个,覆盖了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部门分布集中在公安、团委、旅游、医疗卫生等领域。因此,有业界人士将2011年称作中国的“政务微博元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教授认为,政务微博已成为政府部门直面社会舆论的最佳渠道。
毛寿龙表示:“政务微博使一些新议题进入政策层面的机会多了很多,而且很多可能是事先没有想到的,所以老百姓表达政策意愿、维护自己权益以及关心党和国家大事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政策议程里面就凸显出来了。另外,微博缩短了从政策确定到实施的时间长度。”
此外,也有专家表示,政务微博的开通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里程牌,是从宣传到传播的转变,也是从语态到心态的转变,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转变。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说:“中国目前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社会利益群体在分化,需要社会利益的调处,需要社会矛盾的化解机制。政府通过政务微博来倾听民意,借助互联网保障中国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政务微博可以说是应运而生。从单向政策信息发布转向政府和民意的双向互动,政务微博是发展势头最迅猛的一种载体,政务微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新的执政理念,这就是把中国共产党传统群众路线建到了互联网上。”
因为微博,人人都是“记者”,不论是慈善公益,还是政府决策以及社会事务等领域,短短140字产生的“微力量”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中国的社会生态,改变着官方和公众的对话格局;而与时俱进的应对,也使得政府公权力的运用在阳光路上越走越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