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6日  星期五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海外版:华人子女需更多机会找准故乡

廖曼伶

2012年10月26日08:5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唐代大诗人李白最著名的诗篇当属《静夜思》,那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出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千百年来感动了无数国人。尤其是身在异乡的人们,每每抬眼望向天边的明月时,诗句里的情怀便油然而生。这首唐诗是多版《语文》教材里的必学课文,本周末,一所意大利中文学校的华人孩子们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这首古诗。

  课堂上,一个孩子问故乡是什么意思?老师解释道,故乡就是家乡,是一个人出生或成长的地方。全班同学立马七嘴八舌地说起自己的“故乡”。有人说故乡在罗马,有人说在米兰,还有人说在佛罗伦萨。老师一时语塞不知如何纠正,是啊,这些孩子们自出生就一直生活在意大利,对于中国知之甚少,故乡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脚下踏着的这片南欧的土地。

  究竟何为故乡?中国当代知名作家麦家一句“那片土地上生活着、或者埋葬着你的亲人”道出了中国式故乡情结。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里,故乡不是一个苍白的地理概念,人们更多强调的是故乡的精神价值。落叶归根的思想深埋在中国人心里,国人对于故乡的感情从古至今从未褪色。海外华人也不例外,从某种意义上说漂泊在外的游子们对于故乡的思念更甚,这便是每年国内外各机构组织“寻根之旅”参与人数众多的原因。在中国人眼里,故乡情结既是一种感情象征,更是一种文化沉淀。

  然而,多数华人子女的故土概念模糊不清。为什么孩子们会错把他乡当故乡?这其中有多层原因。首先,华人子女在西方社会出生和成长。这些生活在西方大环境中的华人子女所受的教育甚至所说的语言都跟国内的孩子完全不同,海外华人孩子们接受的文化以及养成的思维习惯都是西式的。西方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们对当地更为熟悉,至于中国文化,华人子女大多只能靠去中文学校补习才能有所了解,因此中国对于华人孩子们来说更多的是新奇和陌生。其次,父母常年忙于工作,一方面忽略了和孩子的沟通,另一方面几乎没时间带孩子们回国看看,这样一来,华人子女对中国的认识仅限于干瘪的书本知识,缺少丰富多彩的亲身感知。试问谁会抛开鲜活的生活对枯燥的理论所描述的地方产生感情呢?不仅如此,有些华人为了经营生意把孩子交给当地保姆带大,这些华人子女连中文都不会说,更别提理解故乡的概念了。

  虽然寻根夏令营每年都进行得热火朝天,但短短几天的时光怎够年轻懵懂的海外青少年们感悟中华文明呢?他们又怎么能够通过这短暂的旅途明白故乡的意义呢?“寻根”不能仅仅依赖一次夏令营,要让华人子女找准自己的故乡,就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创造更好的环境学习中国文化。这要依靠海内外中文教育的力量,依靠华人媒体对华夏文明的传播,更要靠华人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与引导。何处是故乡?用语言解释太晦涩难懂,带着孩子们踏踏那儿的土地,摸摸那儿的泉水,尝尝那儿的鱼米香,也许孩子们能从心底爱上那片真正的故乡。

(责任编辑:李文慧)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