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页|

 

 

幸福高原合家欢:“孜东铜器”的传承之路

王杰 陈志强 杨小娟

2012年10月12日16:09    来源:西藏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列旦桑布(后排左一)和父亲次仁多吉(前排左)、母亲格桑(前排右)、

妻子普吉(后排右一)、妹妹次旦卓嘎(后排中)在自家门前的合影。本报记者 王杰 摄

列旦桑布(中)、普吉(右)和朋友多吉(左)十年前在拉萨的留影。(列旦桑布提供)

列旦桑布在向学徒传授铜器加工技艺。本报记者 王杰 摄

过了雅江,在香曲河注入雅江的交汇处,只见阡陌纵横,炊烟袅袅。继续向东行驶,渐渐进入南木林县艾玛乡孜东村。随着汽车离孜东铜器厂越来越近,我们仿佛听到了阵阵铁锤敲打声……
 
走进铜器厂,师傅们正忙个不停。他们并没有因我们的到来而被打断,那专注的神情,好像身外的一切都不存在,唯有铁锤敲打声在继续、小河流水声在继续、孜东铜器的传承之路在继续……
 
正当我们被眼前的情景所吸引,同样专注地观察他们娴熟的工艺时,孜东铜器厂的老板列旦桑布迎了出来。
 
“孜东铜器到我这代已经是第六代了。”列旦桑布骄傲地讲述着那古老的传说:在孜东村的北土姑山南麓,有一座萨迦派的曲徳寺。相传八思巴为了制作大佛像,从技术最好的尼泊尔请了几位大师到曲徳寺制作佛像,同时也派了孜东村的几名村民帮忙。看到尼泊尔人精湛的技艺,孜东村人产生了拜师学艺的念头,但尼泊尔人不愿将其技术外传,于是孜东人就偷偷地学。没想到,聪明的孜东人一学就会,甚至干得比尼泊尔人还出色。另有一个传说:在松赞干布时期,因了解到孜东村里的人都很聪明,松赞干布就派了3个孜东村的人到尼泊尔去学习铜器的制作工艺,3个人学成归来后,带动了村里的一大批人从事铜器的工艺品制作。不管是哪一种传说,孜东铜器制作的历史,的确源远流长,一直延续传承到了今天。
 
列旦桑布的外祖父藏巴多杰是西藏著名的制铜专家。为了传承孜东铜器这一文化,列旦桑布的外祖父和家人认定了列旦桑布这个聪明乖巧的孩子,从14岁起,列旦桑布就开始跟随外祖父学习制作铜器。跟列旦桑布一起拜师学艺的总共有十几人,但其中只有3人忍住了这整天面对着一块块铜皮敲敲打打的寂寞。这一坚持就是12年,列旦桑布也是学得最好的一个,他是在全区都有名的孜东铜器的传承人。
 
“22岁那年,由我带领十几个工友一起赴青海玉树帕郞寺制作一个12米高的铜像,整整花了4个月时间。那算是我出师第一项独立完成制作的任务。”列旦桑布从青海回来后又学习了4年,直到党的十六大召开后不久的2003年,列旦桑布正式继承家业,接管孜东铜器厂。2004年他大胆改革,招收学徒,制定了考勤、年终奖励、带薪休假等制度,一下子,工人队伍年轻化、制度化、规范化了,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同时,我也积极联系业务,使厂子规模不断扩大,收入也不断增加,工人们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列旦桑布环视着这个自己亲手经营的厂子,欣慰地与我们攀谈着。
 
当谈到孜东铜器厂的年收入时,列旦桑布笑着回答:“12万元左右吧!”
 
同行的一位朋友调侃道:“列旦桑布老板做人真低调啊!”说完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院子里是笑声一片。
 
37岁的列旦桑布如今已是事业有成,不仅盖起了新房子,还添置了新的越野车。家庭也十分和睦,上有68岁的父亲、母亲,下有4个孩子,还有3个妹妹,这一大家子其乐融融,共享天伦之乐。
 
“我丈夫很憨厚,不仅是个孝顺的儿子,也是一个慈祥的父亲、仁义的兄长,对我也倍加呵护。有一次他从兰州回来,特意为我买了一双皮鞋,说是外面比较流行,把我兴奋了好几天。”列旦桑布的妻子面带羞涩地告诉记者。看来列旦桑布走南闯北,把一种新的生活气息也带了回来。
 
“我现在最头疼的是厂子里的人手不足。因为铜器制作既枯燥寂寞,出活也很慢。现在一些年轻人即便父母愿意送来学习,也沉不下心。毕竟,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很多人不愿意再待在村子里。”列旦桑布略有些无奈地诉说着。不过,尽管遇到一些困难,列旦桑布对孜东铜器的文化传承却充满信心:就在十七大召开的前一年,孜东铜器已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祖辈们给我们留下这么好的东西,国家也有这么好的扶持政策,我要让它完好地传承下去,不管困难有多大。”列旦桑布介绍,下一步县里将资助铜器厂15万元,到时候,他准备自己再投入一部分,把厂房扩大,建起两层楼作为工人们的宿舍。同时,招收那些家庭困难的孩子过来,免费提供吃住,每月还给1500元的工资,传授铜器制作技术,并将市场扩大到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上来。
 
在近两年的珠峰文化旅游节上,孜东铜器厂已经展出了自己生产的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走出了可喜的一步。
 
我们相信,这一小步将是孜东铜器走向美好未来的一大步!
 
香巴人家
 
主题词: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艾玛乡孜东村;孜东铜器;香曲河
 
历史与特色:
 
南木林县所在的香曲河流域,史载是藏地历史上有名的“女儿国”苏毗的发祥地。苏毗一度与藏南的吐蕃、西部的象雄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藏传佛教的著名教派“香巴噶举”也发源于此,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香巴文化”。
 
南木林县境内的艾玛乡孜东村,则以“孜东铜器”闻名全藏。藏地制作手工艺品的地区比较多,但是美誉度比较高的铜器只有昌都工艺品、拉萨工艺品、日喀则扎西吉彩工艺品,再有就是南木林县孜东工艺品。
 
金属器物是藏族社会最重要的器物之一,也是藏族器物艺术品中的精华所在,从古到今基本上全靠手工制作。目前孜东艺人制作的工艺品主要有传统的藏式香炉、碗、刀、铙、钹、柜子、佛像等宗教用品、家庭用品和旅游纪念品,其工艺品主要特点是器物材料以铜为主料,器物图案设计风格古朴,做工精细、精雕细琢,刻画优美、线条流畅,且经久耐用。近年来,在国家保护民族手工艺传承的政策扶持下,孜东铜器的工艺不但得到了有效传承,还有所发展,孜东铜器的用途更加广泛,尤其是作为旅游产品,发展前景更为广阔,也让更多的手工艺人和农牧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责编:李文慧)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