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能改变命运”,对这句话深信不疑的达娃顿珠,的确通过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今年28岁的达娃顿珠来自山南地区扎囊县扎其乡西卡学村。父亲没有劳动能力,母亲在他7岁时就撒手人寰。从小就喜欢读书的达娃顿珠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好政策下,轻松愉快地读完了小学和初中。
清贫 ——学会早当家
家庭的贫困,让达娃顿珠从小就很懂事,为了不给家里增添负担,18岁时达娃顿珠就开始忙碌在各个工地上,搬石头、运水泥,通过打工赚取自己的学费。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那时一天的工钱有时10元、有时12元。
2003年,努力、勤奋的达娃顿珠考上了西藏民族学院,在领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他还领到了大学生助学贷款申请表。那一刻,这个农村孩子知道,靠国家的好政策,贫困的农村孩子也可以做大学梦,也可以圆大学梦。
怀揣着父亲到处借来的1300元钱,达娃顿珠第一次离开家乡,踏上了求学路。“那时许多同学都坐飞机去学校,父亲为了我的安全,也叫我坐飞机去。”达娃顿珠回忆说,可是,800元的机票,让他觉得太奢侈。这个一向听话的乖孩子,第一次没有听父亲的话,悄悄到西郊客运站买了一张从拉萨到格尔木的车票,再从格尔木到兰州,最后从兰州到了咸阳。原本800元的路费,经过达娃顿珠几天的辛苦奔波,只用了315元。
勤奋——找到创业方向
进入大学的第二个月,助学贷款到了,达娃顿珠和另外两个同学一起把每月200元的生活费交给了一家小面馆。这样“包饭”的方法是当时最经济合理的方式。
没了后顾之忧,达娃顿珠开始一门心思地认真学习,大一下学期没上多久,他便对计算机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认真勤奋没有逃过老师的火眼金睛。很快,老师了解了达娃顿珠的情况后,便以一个月300元的工资让他勤工俭学在学校的机房当网管。
有了便利的条件,达娃顿珠越发开始钻研计算机的程式和网站设计。刚开始,达娃顿珠给自己制作了一些独特个性的个人网站。没过多久他发现,自己所在的传媒学院还没有网站,于是他把自己想为学院创建网站的想法告诉了老师,在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下,达娃顿珠成功为学校做了一个专网。
回到拉萨后,达娃顿珠为还清助学贷款,从成都进过化妆品转卖、雪顿节在罗布林卡卖过盒饭、上网购买烧烤机卖过烧烤……可这些收入都不稳定。
这时,大学同学巴顿找到达娃顿珠,并带给他一个特大的喜讯:《拉萨市关于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出台了。想做生意,可苦于没资金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了。巴顿告诉达娃顿珠,为了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拉萨市在全国、全区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了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
政策——鼓舞创业信心
听到这一喜讯,达娃顿珠顿时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开始张罗起自己的创业计划。最近,达娃顿珠还得知大学生创业可以享受到税收优惠这一消息后,更鼓舞了他自主创业的决心
为扩大就业,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自2013年1月1日起,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将开始实行。本次政策最值得关注的是,优惠针对的群体有所扩大,高校毕业生创业也被纳入到税收优惠扶持范围。优惠范围包括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达娃顿珠,麻烦帮我们翻译一下这部片子行吗?”,“达娃顿珠,请帮忙给我制作一个专题片吧”,“达娃顿珠,你看一下,这是你要的藏香包装怎么样?”……在达娃顿珠的龙达文化传播公司里,短短一个上午,前来咨询业务的人来来往往。
如今,达娃顿珠制作的西藏特色专卖店——八角街购物网被他经营得红红火火,购物网里有400多个品种。除了风生水起的网站,达娃顿珠的公司还接手了全区电信彩铃业务、译制片、专题片、内地大型企业和区内外公司的宣传片等。
谈到如今的幸福生活,达娃顿珠无不感激地说:“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但没有这么好的政策,我想我当不了家,当不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