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页|

 

 

金牌至上、锦标主义、地方利益侵蚀着体育圣洁的肌体

中国举重“不能承受之重”

本报记者 朱 凯

2012年07月31日08:35    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周俊在比赛中不堪重负。
 
新华社发
 

7月29日,吴景彪错失举重男子56公斤级金牌后沮丧无比。

新华社发

吴景彪的最后一把,只要举起161公斤,就可以拿到金牌。

他把杠铃提到肩部,奋勇发力,杠铃已经举到头顶,然而他没能顶住,在已经失控的情况下,他一度还想坚持,杠铃砸下时,他一屁股瘫坐在了台上,险些受伤。吴景彪在中国队“必保”的男子56公斤级别痛失金牌,赛后,吴景彪痛苦不已,泣不成声……

在吴景彪之前,周俊在女子53公斤级抓举比赛中因紧张,连续3次没能举起95公斤的杠铃,交出了号称梦之队的中国女子举重队在奥运会历史上的第一张“白卷”。

中国举重队在伦敦奥运会第二天的表现让舆论界炸开了锅。是什么让队员有如此大的压力?他们的背后,揭示的却是中国举重“不能承受之重”。

功利体育致“吴景彪痛苦道歉”

走下举重台的吴景彪情绪激动,对着摄像机连鞠3个躬,他满含泪水地说道:“我有愧于祖国,我有愧于中国举重队,有愧于所有关心我的人。对不起大家!”

这样的道歉,令人匪夷所思。体育竞赛本来就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一枚奥运银牌已经很了不起,况且相比这次获得金牌的朝鲜选手严润哲,吴景彪本就没有绝对的优势。

如果获得奥运会银牌就要向各方道歉,那么大部分与奖牌无缘的参赛选手又当如何?

这显然是功利体育在作怪。在北京奥运会夺得8块金牌的中国举重队,赛前就制定了伦敦奥运会完成金牌“保三争四”的任务。被一致看好的吴景彪承担了“必保”任务。在这样的压力下,吴景彪保金未果,银牌就意味着失败,自然觉得无颜以对。

在这个夜晚,吴景彪再次让人感受到了中国体育这种“病态”的金牌情结,可怕、可悲甚至是可憎。

平衡选拔导演“周俊0分怪现象”

因报名成绩在所有18名选手中最低,周俊率先出战。95公斤的开把重量,对于周俊而言,也并非难以逾越。但是,一切的努力和调整,都不能缓解这员小将的紧张情绪。周俊的0分让舆论哗然。

在奥运会历史上,实力雄厚的中国女子举重还从未遭遇过这般惨痛的失利。人们不禁要问,在人才济济的中国女子举重队,这个年仅17岁且只有一次成人比赛经历的周俊为何会出现在奥运赛场?

面对记者的采访,周俊曾几次停下脚步,欲言又止,但最终还是一言不发,转身而去。此时此刻,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了这个小姑娘的失落与无助。

毫无疑问,周俊是无辜的。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马文广透露,选择周俊并非国家队的初衷,而是湖北体育局的意见。53公斤级奥运选拔赛冠军是湖北的纪静,这个奥运名额就属于湖北。湖北体育局认为周俊近期练得比纪静好,她也是湖北的运动员,我们只能尊重湖北体育局的意见。几乎每隔四年,类似“冤案”就会集体上演,这已成中国体坛常见的戏码。

当周俊以“牺牲品”的角色在伦敦奥运会上演了这场“0分怪现象”,这背后的中国举重在选拔机制、省市平衡、补偿照顾等多方面深层次的问题,也该引起有关人士的深刻反思。

媒体呼吁根除锦标主义毒瘤

奥运会官方信息系统这样描述周俊:“周俊入选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女子举重阵容,令人吃惊。她缺少国际比赛经验,此前只参加过两次国际性比赛。”而《中国青年报》称,这种“平衡”的做法不但违背了“公平选拔”的初衷,更是当下中国体育界无法根除的“政绩只与金牌挂钩”陈腐观念的真实反映。《羊城晚报》叹息,周俊看似成了“幸运儿”,实际上她很可能这辈子再也没机会参加奥运了。如此选人,其实是毁人。《青岛早报》认为,透过这件事情人们看到的是在地方利益之下,对运动员命运的一种撕裂。《文汇报》呼吁,是时候对选拔体制展开反思,否则类似的闹剧恐怕还将继续。新华社记者认为:“锦标主义、金牌至上的毒瘤却不是那么容易消除,这一任务需要体育主管部门、媒体和公众共同完成。”

(本报伦敦7月30日电)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2年07月31日   第 04 版)
 
(责编:邹雅婷)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