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法国戛纳5月23日专电(记者唐霁)戛纳海滩23日举行了一场重要的论坛活动,来自中国香港的导演关锦鹏和今年金棕榈奖的评委之一、美国导演兼编剧亚历山大·佩恩以“东方与西方相遇”为主题,畅谈各自对东西方电影文化的理解。
活动一开始先播放了两位导演的经典电影回顾。关锦鹏执导的《地下情》《胭脂扣》《阮玲玉》等影片的片段在悠扬的乐曲声中舒缓展开,介绍影片的结尾写道:“他爱电影,电影爱他。他的电影语言是‘情’。”
佩恩的介绍片颇带一些他的黑色幽默风格。《校园风云》《杯酒人生》《后人》等影片片段的剪辑,配乐不多,更像是一组幽默剧的组合,片尾结束语只打出他的名字:“亚历山大·佩恩”。
关锦鹏54岁,佩恩51岁。两人年龄相当,作品风格则迥然不同。谈到东西方电影文化的不同,关锦鹏说,亚洲电影的特质是“含蓄”,这是它与西方电影最大的不同。而香港电影还有一个特殊现象——“师父带徒弟”。在香港电影界,很多导演并非科班出身,他们对电影的经验都是从导演前辈身上学到的。比如他本人,给年轻导演当过助理,在和许鞍华、谭家明等香港著名导演的合作中不断学习。“他们对我的影响很大,不仅是经验的传授,更重要的是精神的传承。”
就这一话题,佩恩挑选了一部他很喜欢的影片《西部往事》的片段。在短短几分钟里,镜头中4个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就充分交代了他们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佩恩说,这是一部能带人进入电影境界的西部片,“它反映出西方电影注重影片的结构和节奏,电影手段的运用也十分巧妙”。
对于电影发展的未来,佩恩认为,由于受到商业制作和营销成本的制约,小成本电影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小成本电影中当然会有烂片,但大师级作品一定会出现。”
关锦鹏则寄希望于年轻导演:“我希望戛纳电影节以更加开放的心态迎接年轻导演的作品。”关锦鹏说自己几年前在戛纳就和其他亚洲电影人聊过这个话题。
电影的使命以及对老电影的保存也是两人对话的主题之一。佩恩认为,电影是对人们生活和历史的一种演绎方式,所以保存老电影也就是保存历史。戛纳电影节为保存经典影片做了大量努力,如电影节电影基金会就致力于修复和保存电影。佩恩还建议,对老电影的选择,不应只挑艺术成就高的,还应保存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电影;也许影片知名度不高,但如果它能反映一定的历史环境,就该被保留下来。
关锦鹏回忆说,当年为拍《阮玲玉》,他在上海做了两年的资料收集和研究工作。受益于中国电影人对旧电影很好的保存,他可以拿阮玲玉时代的影片作为参考,对旧时服饰、环境等有了更多了解。“《阮玲玉》这部拍摄于上世纪90年代的影片,完成了对上海旧电影的缅怀,”他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