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4月12日10:55 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图为2011年12月14日,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服务大厅,工作人员展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证。张春雷摄(新华社发)
开栏的话
翻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改革”一词出现了70余次。对历经3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来说,改革再一次被人们呼唤,也又一次步入攻坚克难时期。改革再出发,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共识。本报今起推出“深化改革系列报道”,向读者展示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改革步伐。
近日,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报告称,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在加快,到2013年,农村老年人口抚养比将超过城镇,达到34.4%。中国政府对此已有预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表示:今年底将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即“新农保”)全覆盖。
老有所养,政府持续发力
“现在每个月能领到55块钱的基础养老金,起码想喝烧酒的时候能自己买,不用向子女伸手要了。”家住湖北省黄石市汪仁镇的柯大爷高兴地说。湖北省从去年起加快新农保试点工作进度,目前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已达到91%。
中国从2009年开始着手新农保试点,到去年底纳入国家新农保和城居保试点地区的参保人数已超过3亿。不同于老农保,新农保采用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方式,国家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的部分。年满60岁的农村居民即使每月不缴费,也可以享受到基础养老金。
“我每年缴500块,到60岁以后每月就可以拿300多块钱的养老金,加上失地农民保险金282块,每月就有600来块钱了。”湖南株洲市南岸村的刘大妈给笔者算了一笔账,“还是交500块最划算。”
公平普惠,体现地区特色
业内人士指出,新农保重点突出了基本性、公平性和普惠性的特征。
针对新农保规定中国家全额支付的基础养老金部分为每月55元这一标准,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德文认为,这是根据现有国情做出的选择,“要达到广覆盖的目标,只能提供基本的保障,这样才能保障财政资金的可持续投入。”
然而,由于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一些地方政府根据当地消费水平,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基础养老金和政府补贴的标准。
清华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指出,我国疆域辽阔,地区差别大,因而各地需要因地制宜,在中央确定主要政策框架下,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集体经济实力和农民收入水平等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办法和试点实施方案。“新农保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活标准来进行调整,让各地农民享受到相同的生活水平。”
加快衔接,统筹安排资金
“中国推进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令人鼓舞,但如何巩固完善这项制度则面临挑战。”世界银行中国局人类发展部负责人欧凯夫在近日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中提到,推行新农保还需进一步提高青壮年劳动者持续参保的积极性,规范缴费年限的积累和计算,解决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问题。
“物价涨得这么快,交了多年保费后,几十块钱的基础养老金还能抵用吗?”来自河南省邓州市的小杜是一名城市建筑工人,来到北京打拼已经2年,对新农保持观望态度。随着就业多样化和人口流动性的增强,不少游走于城乡之间的农民工还未参保,他们成为新农保参保部分的“真空”。
对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人社部将加快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具体说来,解决相关各类养老保险之间的缴费年限认定和换算工作是重点。
近日,北京释放出新的改革的信号。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发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规程》已于4月1日正式实施,《规程》明确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可以在市内转移接续,并可以转到外地,为参保的农民工提供了保障。(吴珂)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2年04月12日 第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