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用一根线条去散步

——梁永琳先生书法印象

白锐

2012年04月12日15:57    来源:海外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梁永琳先生是我学习写作文艺评论文章的老师,更是我尊敬的书法界的前辈。且不说他幼年时天资聪慧、饱读诗书,具有良好的文学功底;青年时受教于中山大学中文系,亲得商承祚、容庚等国内文艺家学者的点拨和指教,具备了相当高的文学造诣;其后成为《人民日报》的资深文化编辑、文艺评论界的知名学者,并担任《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部主任的重要职务等等;只说梁老师在工作之外的“副业”——书法艺术上无尽探索、不懈追求并取得的骄人成就,便让我们这些晚辈佩服得五体投地。
 
许多书法界的前辈都很欣赏永琳先生的书法,业界对他的行草书、隶书与楷书评价颇高。有专家说,他的“草书率意洒脱,飘逸飞动,用笔中侧兼施,笔势欹侧相安,节奏分明,随势而生。”还有专家说,“永琳是一个心怀经典、虔诚传统的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固守一隅、不越雷池。相反,一有机会,他便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凡此种种,颇有见地。窃以为,永琳先生的书法艺术之所以达到如此高的造诣,其根本在于他的书法情真意切。凡是能够表达情感、抒发情性的艺术作品,它怎能不让人感动?
 
对此,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有言,“艺术品是将情感呈现出来供人欣赏的,是由情感转化成的可见的或可听的形式。它是运用符号的方式把情感转变成诉诸人的知觉的东西,而不是一种征兆性的东西或是一种诉诸推理能力的东西。”德国现代艺术先锋派大师保罗?克莱也曾诗意般描绘:“用一根线条去散步,也就是用线条来表达精微的感觉和细腻的情感。线条的本质正在于它的情感意味”,即“让线沉思(let a line muse),随线而行(to go line)”。的确,线条不仅具有表现力、生命力,还极富情感性,这在所有的视觉艺术中都如此,书法艺术自然也不例外。
 
早在汉代,扬雄有言:“书,心画也”;蔡邕曰:“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唐代孙过庭云:“(书法)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张怀瓘曰:“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元代盛熙明云:“夫书者,心之迹也”;明代项穆有言,“夫经卦皆心画也,书法乃传心也”;近代宗白华说:“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表现作者对形象的情感,发抒自己的意境,就像音乐艺术从自然界的群声里抽出纯洁的‘乐音’来,发展这乐音间相互结合的规律,用强弱、高低、节奏、旋律等有规则的变化来表现自然界社会界的形象和自心的情感。”的确,书法艺术关乎心灵,是书家情感的表达,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随着书家的情感起伏,体现起承转合、提按顿挫、粗细长短、方圆迟速、中侧偏散等一系列的丰富变化,具有不可重复性、不可复制性。
 
然而,长期以来,对书法艺术的认知还存在着很多的迷途和误区。建国初期,我们甚至在较长时间内对“书法是否属于艺术”的问题产生动摇和怀疑。更令人担忧的是,直至书法繁荣发展30年后的今天,“书法”与“写字”混淆不堪,很多人以为放下钢笔,拿起毛笔,不需要遵循艺术规律, 更不需要技法门槛,信笔而书,就可成为“书法家”。甚至在书法圈内部,也有人认为“字写得横平竖直、有劲、漂亮”就代表书法艺术水平高。面对这些观点,永琳先生自有他的认识,也有他的作为。他一方面从书法美学、书法理论的高度,撰文呼吁、积极引导书法审美的正确导向:立足书法本体,让书法回归心灵;另一方面,亲自践行,以包孕古法而不乏新意的书法创作来展示心灵的怀抱。我想,这正是永琳先生在书法艺术道路上最值得称道之处,也是他书法艺术可以不断迈入崭新境界的缘由所在。
 
(作者系美学博士)
 
(责任编辑:邹雅婷)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