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2014年02月24日07:44|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2月20日國資委面試現場。
穆海燕攝
考生
近日,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的公務員招錄工作陸續進入面試階段。從去年開始,“為官不易”論就一直受到人們關注。在此背景下,今年的“國考”面試又呈現出何種面貌呢?
■ 看重綜合素質
“壓力還是很大的。”談起剛剛結束的“國考”面試,北京大學應屆碩士畢業生劉同學感嘆道。
小劉告訴筆者,他今年的面試遇到了材料分析題,10分鐘看材料,不僅材料內容是自己根本不熟悉的領域,而且不知道會問什麼。進入考場后,5位考官表情嚴肅,時不時問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這樣的場景,讓他直到現在還“心有余悸”。
不隻應屆生如此,“老兵”也有同樣感受。來自河北的基層公務員小王此前已經有過兩次部委面試經歷,但一踏入考場,心裡依然忐忑:“面試比例是1︰5,自己筆試分數又不是最高,越是想‘翻盤’,心裡就越緊張。”她說。
報考財政部某崗位的小王此次遇到的是結構化面試,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一命題。所謂結構化面試,是根據崗位要求確定面試測評要素,相應預先編制好面試題目並制定評分標准,是一種標准化面試。
據了解,除此之外,今年在一些部委專業性較強的崗位上,還會採用企業招聘中常見的“無領導小組面試”形式,即幾個考生隨機分組,閱讀材料之后進行小組討論,考官觀察其中每個考生的發言和團隊協作方面的表現。
“相比起來,標准化面試算是比較‘溫柔’的了。”小王笑稱。
被問及“公務員面試看重考生何種素質”時,去年進入國務院某部委人事部門工作的金先生談了自己的感受。
“因為我們不是定崗招人而是聯合招人,所以比較重視考生的綜合素質。國考的面試一般是壓力測試,看重考生在短時間內解決問題的邏輯和思路,此外還有心理素質、抗壓能力、溝通與表達能力等。”他說。
■ 選擇趨多樣性
數據顯示,今年“國考”最終報名人數達152萬,招錄人數卻隻有1.9萬余人。報考最熱門的崗位,報考與招錄比甚至超過7000︰1。
談到為什麼在公務員“日子不好過”的背景下依然選擇報考,受訪者的答案各不相同。
北京大學應屆碩士畢業生小王表示,報名“國考”是因為“想做這方面的事情”。他告訴筆者,自己曾在本科階段應征入伍兩年,這樣的經歷讓他更加堅定了報考國家公務員的決心。“而且我學的是中文專業,做公務員的工作也算比較對口,也有發展的前途。”他說。
中國公安大學的李穎超同學則表示,該校同學對“國考”的熱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是一項“成本最低的能夠改變命運的考試”,是相對公平的。
這種“公平”體現在今年國考面試中。劉同學告訴筆者,從報到、抽簽到分發材料、面試的全過程,都有攝像頭全程記錄。而面試考官們佩戴的“考官証”,也是讓他印象深刻的細節之一。
已經有了3年公務員工作經驗的小王則表示,報考部委的公務員是為了能有“更好的發展平台”。她坦言,“八項規定”實施以來,中央對公務員的一系列約束動作,公務員的日子的確“沒有以前好混了”,這是件好事。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楊偉東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無論是中央的規定還是未來的公務員體制改革,都將使公務員報考趨於理性。“‘鐵飯碗’不再那麼好端了,大學生在擇業時會有更多考慮,進入企業、自主創業等都將是很好的選擇。這種多樣性對社會的健康良性發展來說,是有長遠好處的。”他說。(申孟哲 馬雪雯)
(責編:夏麗娟)
國考,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