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吉林陝西山東江西內蒙古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2013年11月19日08:44|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金秋國貿橋
新華社記者 張 宇攝
乘客在地鐵10號線國貿站排隊候車。
王全超攝(新華社發)
位於北京中央商務區(CBD)內的國貿橋地區,是京城交通最繁忙的區域之一,一到上下班高峰期,極易成為“堵點”。
北京市規劃委日前透露,將在這一區域進行一體化改造,充分改善地鐵1號線和10號線在國貿站的換乘條件,並與國貿商城相連接,形成地下四通八達的人行交通網絡。
地上地下皆是瓶頸
國貿立交橋上層為三環路,中間層為長安街,下層為東三環及長安街輔路。國貿橋周邊共有幾十條公交線路經過並設站,地下則是地鐵1號線和10號線的交通換乘站,由於大量車流人流聚集,交通出行環境較差。與此同時,作為金貴的CBD,區域內的地下空間利用卻十分不足。
地上,長安街和三環的一橫一縱兩道車流人流交織。地下,1號線和10號線換乘人流洶涌,隱患不小。地鐵國貿站目前的換乘方式為通道式換乘,主換乘通道寬度為8.5米,最大換乘距離約為160米。但由於兩條線站廳高差為6.4米,換乘通道內設有兩部扶梯、兩部樓梯,導致單向人流最大允許寬度僅為4米,在高峰期十分擁擠,樓梯和扶梯的梯口極易形成人流瓶頸。
位於國貿橋邊的國貿中心建成於1990年,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多功能商業貿易中心,總建筑規模約86萬平方米,但如何與城市交通銜接起來,參與解決地區交通問題,過去並沒有好辦法。
2013年初,北京市規劃委主任黃艷接受採訪時提出,今年將借著國貿橋西北角國貿展廳改造的機會,改善國貿地區的交通狀況。在規劃部門主導下,各方共同研究國貿橋區域交通改善方案。國貿公司主動提出,將自有土地用於建設地鐵換乘中庭、地下連通道、下沉廣場等城市公共設施,改善地鐵換乘環境。
地面分流地下互通
目前的“手術”方案是,大大增加地鐵換乘通道的寬度,同時在地下建設面積約為5300平方米的換乘廳,在立體空間內解決地鐵進出站、兩站換乘、與北側地下商業連通等功能,各功能流線互不交叉,頂部開設天窗,將自然光引入地下,提高舒適性。
地下換乘中庭還與原國貿地下商業空間對接,不僅作為地鐵換乘通道,同時作為地下空間人流集散和流轉的核心。地鐵使用區域和商業區域分區明確,實現立體的地下步行體系。據介紹,這借鑒了國際大都市利用地下空間作為交通換乘樞紐的成功經驗。
在地面,規劃方案則改造了國貿地塊東南角坡道和地庫出入口,形成城市公共空間,重新組織地塊內機動車流線,盡量實現地面人車分流。
據介紹,國貿交通一體化方案將公示,聽取公眾建議。同時,規劃部門正在更大范圍用地內對CBD地區交通問題進行整合研究,推動國貿橋地下空間實現互聯互通。
北京市規劃委人士表示,國貿作為城市典型建成功能區,其更新改造過程中交通改善的規劃方法,將對今后其他建成區的更新改造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本報記者 余榮華)
(責編:夏麗娟)
國貿橋,地鐵,CBD
網站地圖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京ICP証130063號
投稿郵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